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部分負擔考慮兩大方向,擴大收取項目或落實法定定率制,需再蒐集各界意見與討論。醫界認為制度調整有助於推廣政府推動部分負擔等措施,更促進分級醫療。
石崇良也擔憂,健保總額制度有其問題,不論採目標制或部分醫療支出採保障點值,可集思廣益。不過,1點1元恐讓財務失控,問題更嚴重。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昨代表八大醫界團體表示,「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力挺點值1點1元不是要推論量計酬,而是支出目標制。例如總額1年8千多億元,在預算區間範圍內保障1點1元,超過則打折給付,由公務預算支應。
洪子仁也指出,若可達成「1點1元」訴求,醫界首要目標就是為醫事人員加薪,幅度有機會達20%,有望改善醫療人力不足。他更表示,世衛建議各國政府增加醫療支出,強化公衛體系與醫療機構韌性,若將人民生命價值健康擺第一順位,就會覺得這筆預算有價值。
去年7月門診藥品、急診部分負擔新制實施,上路半年統計民眾到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就醫部分負擔增加約30元、地區醫院增17元,診所不變;去年下半年慢性病人至診所就醫件數占率較上半年增加4.26%,同時各層級醫院急診輕症占率6.84%至16.97%,低於疫情前同期8.71%至23.04%,健保署研判改善衝大醫院、擠急診有一點點成效,但觀察1年會更準。
石崇良提到,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規定,民眾經轉診就醫,門診或急診部分負擔為醫療費用20%,未經轉診至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則要自付30%、40%、50%,但過去考慮國人負擔先採定額收取並設上限,若各界有共識落實定率制,就不必另推檢驗檢查部分負擔。
石崇良指出,目前積極規畫保障健保點值的方向為住院給付。他解釋,手術住院攸關生命,專家均認為,健保總額有限,必須保大不保小,住院就是「保大」,應給予足夠資源;若點值隨整體給付下降,住院支出就會不合理,因此盼2至3年內,逐步將住院健保支付納入1元1點,以提高對重大傷病患者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