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爭議後,各部會遭凍結預算是否能順利解凍,再度成為攻防焦點。國民黨上月底召開記者會批評民進黨「只造謠,不缺錢」,稱總預算已經公布一個月,卻沒有任何部會向立法院提解凍報告;民進黨則回應,立法院在藍白主導下,並沒有提出具體刪除、凍結總數,讓行政院只能先自行試算凍結金額,加上解凍條件複雜等原因,強調「行政院不是不送,而是根本無法馬上送」,兩方交鋒讓預算案再次燒上火線。爾後,行政院長卓榮泰便要求各部門儘速送出解凍案,針對不合理且違憲的總預算案提出釋憲,國民黨則表示「沒有爭議性案子,報告送來就能快速通關」。
預算解凍與否將實際影響到行政機關後續運作,READr 根據立法院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報告,試算各種解凍條件下各部會遭凍結金額,其中比「書面報告」更費時的解凍條件占了八成,分別是「專案報告且需經委員會同意」及「俟執行一定比例才能申請解凍,且需經院會同意」,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若行政機關經費在預算解凍成功之前用罄,將導致政府運作停擺。
立法院各委員會正審議多項預算凍結案,例如 5 月 14 日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討論國防部 54 案、11.2 億的預算解凍案,由於國民黨立委皆無人留下討論,由民進黨召委沈伯洋宣布委員會同意解凍,將送院會處理,通過解凍案包括新型步槍採購、營建工程預算、軍事裝備及設施等。
不過,國防部遭凍結金額最高的業務費 761 億,因解凍條件為「俟執行 30% 之後,始申請解凍,並需經院會同意後始得動支」,因此尚未解凍。卓榮泰 16 日表示,希望立法院儘速解凍,「國防預算,多凍結一天,國安威脅就會繼續擴大存在一天。」而其餘部會預算也必須適時快速解凍,才能在所剩的時間內完成年度預定計劃。
解凍需院會同意 民團:解凍難度高
根據立法院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報告試算預算凍結金額,僅需交書面報告就能解凍的項目數最多,有 1123 項,但這些凍結案涵蓋的金額卻最低,僅佔整體凍結金額 12%;專案報告且需經「委員會」同意的凍結金額佔 43%;俟執行一定比例才能申請解凍,且需經「院會」同意的則佔 39%。
行政院內部人士解釋,如果解凍條件是提交書面報告,可以直接排進委員會開會的議程,只要出席委員沒有異議,經費就能順利解凍;但若要求的是專案報告,必須等召集委員排案、安排行政機關專案報告,出席委員皆沒有意見,才能解凍經費,相對耗時。
此外,這次也新增許多要求「院會」同意才能解凍的案子,張宏林認為,立法院分成八個委員會,按照委員會中心主義,就是由委員會來處理預算解凍,「這也是分工的概念,大家時間有限,無法處理這麼多事情。」但今天要求經過院會同意才能解凍,「這等於是故意拖延時間,加上國眾兩黨有人數優勢,讓解凍難度更高。」

過去少見「俟執行一定比例才可以申請解凍」條件 行政院:會造成空窗期
解凍條件為「俟執行一定比例才能申請解凍,且需經院會同意」的凍結案雖然只有 15 筆,凍結金額卻佔整體將近四成,這 15 筆凍結案皆針對各部會的業務費,凍結比例為該單位業務費總預算的 30%、50%、70% 不等,凍結理由則多為「業務費執行尚有疑義」。
例如:
凍結國防部 761 億:有鑑於相關業務費執行規劃及達成目標與效益尚有疑義,考量政府債務逐年增加,為撙節開支,爰將國防部及所屬單位業務費凍結30%,俟執行30%之後始申請解凍,並需經院會同意後始得動支。
凍結總統府 2.4 億:考量政府政策規劃不彰,政府效能低落,業務督導不力,為撙節開支,爰將總統府單位預算案中編列之業務費,提案凍結70%,俟執行30%之後始申請解凍並需經院會同意。

該項凍結條件在過去鮮少出現,READr 用「俟執行」及「待執行」等關鍵字搜尋 109 至 113 年的預算審查相關議事錄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解凍條件,而相關人士也透露,沒印象過去有這樣的解凍條件。
對於該項解凍條件所造成的困境,行政院內部人士表示,「申請解凍需要時間,不是今天丟個公文過去,就立刻解凍。」有些凍結 70% 業務費的案例,要求等到執行 30% 預算之後才能申請解凍,「代表我要把可以動支的經費都用完,才能申請解凍,那就會有段沒有經費可以動用的空窗期。」
預算審查爭議多 外界擔憂:解凍耗時影響機關運作
此次中央政府預算審查案充滿爭議,張宏林及行政院內部人士紛紛表示質疑,包括提案凍結預算理由不明確;審查過程架空委員會,在黨團協商時才提出大量刪減凍結案;解凍條件過於困難、耗時,導致機關執行預算空窗期,甚至有凍結案解凍條件明顯違反憲法。
張宏林表示,預算解凍案充滿不確定性,「立法院有給不給(預算通過)的權力,公務人員就會比較保守,就算你說後續會解凍,對於這那種連貫性的計畫,公務人員也不敢簽約,他們擔心萬一最後預算沒補上要怎麼辦?造成公務員人心惶惶。」
張宏林強調,「民意代表應該要嚴謹把關預算,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政府的確有浪費錢、執行效能不彰的部分,不適合的費用,一塊錢都不應該給、都應該要刪減。」但所有凍結理由都要有所本。
他接著說,「這次並非所有預算凍結案都有問題,但至少在通刪、通凍的幾個案例來看,絕對是比較粗暴的,這只能說是政治事件,而不是專業的預算審議,凍結理由、解凍標的不清楚,流於政治報復,為了自己政策利益來審議預算,這對國家來講 ,當然不會是一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