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秦豪接受本刊專訪透露,在籌備歷史人物為主角的電影時,方式與過去原創故事不同,「除了要把實際發生的事情寫進故事外,事件間的空白也得用創作來填補,這部分是比較困難的。我必須站在這些人物的視角來思考,但說真的這一定會有落差,所以我就得不斷思考這樣的修改或創作是否合理。」
在寫劇本前許秦豪會做大量的田調,然後再試著站在人物視角去刻劃,「有可能我所了解到的事實已經遭到人為扭曲,這部分的處理其實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創作時會花很多時間去苦惱,如何調整故事和實際人物做出一點差異,或是要怎麼向觀眾來說明這個人物等等,敘事的方式也得慢慢調整。」構思後,許秦豪也會尋求專家建議,如他想要與歷史人物實際狀況作出差異,他就會與專家討論調整是否合理,逐步來完成故事。
本屆台北電影節除將播映《天文:問天》外,影迷也能看到許秦豪早期的作品《八月照相館》《春逝》《外出》。作品透過影展重映固然開心,但許秦豪坦言:「我自己很少會回頭去看以前的作品,因為身為導演,會去看不好的地方,想說我當初怎麼會這樣拍?也太詭異了吧?反而變得很有壓力。但透過這樣的機會能讓影迷來看我的電影,或是是以前的影迷來重刷,我覺得蠻開心的,會有種大家沒忘記我作品的感覺。」台北電影節播映場次可參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