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導,南韓保健社會研究院今(17日)發表由副研究委員趙成浩(音譯)撰寫的《韓國的出生性別比不均衡和結婚性別比》,以2021年為基準,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出19.6%;該數據顯示,即使盡可能讓更多的未婚男女認識,仍會有許多未婚男性,而這種不平衡的情形在非首都圈更為嚴峻。
該報告提及,首爾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2.5%、釜山為16.2%,低於平均水準;但慶尚北道34.9%、慶尚南道33.2%、忠清北道31.7%則皆超過了30%。南韓結婚性別比例的不平均也體現在男女間未婚率的差異上,以2020年為例,1985年出生(當時35歲)的男性未婚率為46.5%,遠高於29.1%的女性未婚率。
而未婚男女性別比之所以如此大,主因是男嬰出生多於女嬰的情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從1970年代起出生性別比就高於自然性別比,一直到1980年代後半期到1990年代中期,直至2007年開始性別比才重返正常自然性別比範圍。故1990年代初期起就出現結婚性別比例不平均現象,2000年代中期進一步惡化。
男嬰出生率高的原因除了偏好生男的思想、出生率急遽下降,對於子女性別選擇的欲望增加,加上超音波檢查等技術可讓父母提前知曉子女性別。該報告提及,從1970年開始,出生性別比持續30年以上超過自然性別比,相當他們進入可生產年齡時會遇到問題,「結婚性別比例失衡嚴重的區域有一個特點,即1980至1990年代出生性別比較其他區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