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攝全名「特殊攝影」,是日本流行的娛樂文化,意指使用大量特殊效果的影視作品,經典元素包括演員穿著戲服演怪獸或英雄,以及用微縮模型呈現場景。1954年的《哥吉拉》開啟特攝電影的黃金年代,1966年起播出的《超人力霸王》則是特攝電視劇代表作。
台灣特攝創作團體「特製隊」成立於2017年,製作人曾蓉珮透露,起初是被日本獨立特攝片的幕後花絮吸引,決定與同好們組成團隊,因而誕生本土火山怪獸「大黑」。
大黑由繪師草神發想設計,再由特製隊成員形塑細節。草神表示:「我生長於台北市北投,鄰接的大屯山是台灣唯一的活火山,因此時常幻想大屯山可能存在怪獸。」大黑的外型融合熔岩和火山岩,「它是礦物型怪獸,隱喻了大自然神靈。」此外,大黑沒有眼睛,象徵非傳統認知的生物,更具神祕感。
2019年,特製隊以短片《大黑~沃凱諾頓來襲!》參加日本知名特攝片導演田口清隆主辦的「日本全國自主怪獸電影選手權」,從逾20組團隊中脫穎而出,獲「田口清隆賞」,讓台灣怪獸躍上國際。
導演賴廉哲說明,特攝片分為「等身特攝」及「巨大特攝」,前者指怪獸和英雄的體型與人類接近或相同,如「假面騎士」;後者指巨型角色如「哥吉拉」和「大黑」,這類作品的城市及建築常使用微縮模型,以突顯怪獸的高大和破壞力,製作前需先模擬怪獸踩踏地點,鏡位設計也要更精準。
《大黑~沃凱諾頓來襲!》利用珍珠板製作房屋模型,由於攝影棚租借費用昂貴,所以效法日本獨立特攝片常見的戶外取景。「我們在河堤拍攝時遇到強風,要靠工作人員用手壓著模型。雖然克難,但效果相當不錯。」賴廉哲說。
日本哥吉拉形象深植人心,本土怪獸故事難免被比較,須加強在地特色。
大黑的怪獸戲服已更迭到第3代,設計上有不少「眉角」。道具師土豆表示,製作戲服不僅要考量材質耐用,還得顧及演員穿戴舒適。團隊將大黑視為「明星」,常在全台參與實體活動,須讓服裝更輕便,以利長途運輸。
為了發展大黑的世界觀,特製隊亦推出系列小說,由成員AB王創作。目前已發行《火山怪獸大黑:獨歸崙主》和《火山怪獸大黑:熔岩序曲》,未來計畫再出版4部小說。
AB王表示,日本哥吉拉形象深植人心,本土的怪獸故事難免被比較。「為加強在地特色,我把重點放在『台灣人遇到怪獸會有什麼反應』,並置入網紅現象等時事議題,以及對官僚的諷刺。」此外還必須研究大台北地圖,決定大黑經過的地點以推進情節,同時怪獸出現的原因及動機要合理,「大黑不是到處亂輾,而是有某種目的。」
賴廉哲透露,特攝隨時代演進不斷加入新技術,去年赴大屯山拍攝大黑的最新短片,也將結合CG特效,預計今年12月推出。製作人曾蓉珮指出,特製隊的策略是每年推出新作品及周邊商品,透過不同媒介讓外界認識大黑,期望打造為成功的商業IP。
動畫導演兼漫畫家王登鈺也受日本特攝片啟蒙,「我小時候看《超人力霸王》裡,身著道具服的怪獸與英雄角色,以為他們是真實存在世上,非常震撼。」 2020年,他以「機器人對決怪獸」為世界觀推出《秘密耳語》。由於目標是動畫化,先以成本較低的漫畫發展故事,已發行兩集單行本,由王登鈺繪製草稿和分鏡,並與團隊「煙囪精靈」共同完稿。
怪獸有極高娯樂性,IP要成功不能光靠怪獸形象,要有吸引人的故事。
《秘密耳語》雛形源自王登鈺2003年的短篇小說,以看似熱血的王道設定,投射他不安定的童年。「因為家庭因素,我國小念了4間學校。我不是外向的人,轉學壓力很大,必須重新適應環境,也可能被欺負。」漫畫主角「秘密」是一名就讀人類小學的超級機器人,肩負保家衛國的任務,卻難被同儕接受,甚至遭霸凌、排擠,「是一名男孩想成為平凡人、追尋自我的過程。」
創作前期,王登鈺與煙囪精靈不斷累積怪獸角色,「即使不是所有怪獸都會在漫畫登場,未來仍可能派上用場。」後來他與動漫專家張清龍合作出版台灣第一部原創怪獸圖鑑《秘密耳語之怪獸圖鑑》,集結80隻怪獸,由張清龍根據怪獸外表撰寫文字設定,還有細部的怪獸解剖圖。「我用很直覺的方式創作,但怪獸眾多,如果風格太相似,須結合礦物或武器等元素,確保角色的獨特性。」
王登鈺正籌備《秘密耳語》動畫長片,製作加宣傳費預估約5,700萬元,已獲文化部電影輔導金1,500萬元補助,至今仍在籌資。他表示,這80隻怪獸可作為角色資料庫,除了能豐富影視內容,也為其他跨域合作提供素材。例如《秘密耳語》已授權桌遊改編,將與漫畫第3集同步上市。「漫畫以機器人的角度對抗怪獸,桌遊則從怪獸的視角出發,帶來不同體驗。」
被問及原創怪獸在台灣市場的潛力,王登鈺認為怪獸有極高的娛樂性,加上近年來怪獸電影大受歡迎,充滿機會。他強調,IP要成功,不能光倚靠怪獸形象,還要有吸引人的故事。「隨著《秘密耳語》授權的進展,相信會越來越受到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