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由鏡文學張惠菁擔任新書發表會的主持引言,她提到Rti央廣作為向全世界廣播的媒介,展現其國際化特性,廣播是連結了世界各地的聽眾,透過真實聲音傳遞情感,展現廣播在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的重要地位。
《短波時代》記錄了央廣近一世紀以來,以20種語言向世界傳遞臺灣聲音的重要歷程。從二戰到冷戰時期,Rti央廣不僅是對國際廣播的電臺,更扮演特殊戰場角色,包括透過《鄧麗君時間》執行情報局「草原計畫」,以及設立監聽課每日編撰《共匪廣播實錄》等機密任務,皆首次完整在書中披露。
Rti央廣董事長賴秀如表示,現在的央廣就像是一個「小型聯合國」,展現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她強調,這本書是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仁共同講述「台灣的故事」,同時也是「世界的故事」,她也特別提到Rti央廣在中國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顯示中國聽眾對真實聲音的渴望,這也凸顯了央廣的重要使命。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提到自己成長於冷戰時期,分享了當時對廣播的記憶。他提到小時候喜歡聽心戰廣播,他回憶家中有一台小收音機,自己會偷聽廣播,對這些神祕的內容感到好奇,展現了冷戰時期廣播的特殊氛圍與影響力。
今天的新書發表會現場除了邀請的貴賓外,也邀請到了4位Rti央廣主持人感性的聊起他們在電台主持時所遇到的悲歡離合。4位央廣主持人分享了他們在廣播生涯中的動人故事。
日語主持人王淑卿從1980年開始至今已有45年資歷,她提到許多熱心聽友都成為像親戚般的存在,她也分享了與日本聽眾建立的深厚情誼,特別提到一位從12歲聽到70多歲、聽了60多年的資深聽友,至今仍持續記錄每天廣播的細節。
華語主持人譚志薏分享了一群中國聽眾從黑龍江、寧夏、深圳等地到臺灣相聚的感人經歷則,其中一位深圳律師更為實現「少女夢」專程來台拜訪央廣,她也提到Rti央廣為外籍移工舉辦省親會等活動,讓遠離家鄉的移工能與家人團聚。
陶雲升是央廣的泰語主持人,來自泰國,自小對廣播充滿熱情,甚至能自己製作收音機。他提到,移工初來台灣的3個月是最艱難的時期,而他的節目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資訊,幫助許多移工克服困難,穩定生活,同時他也分享了一位移工聽眾的故事,該聽眾透過努力工作與節目支持,不僅改善了家人生活,還在泰國購置土地與農業機械,展現了廣播節目對移工的重要價值。
范瑞薔薇來自越南的主持人范瑞薔薇,從小就接觸國際廣播。她提到,當時越南雖然已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但媒體資源有限,家中僅有一台收音機,透過國際廣播收聽音樂成為她成長的重要回憶。范瑞薔薇提到最令她不捨得一位越南華人聽眾,這位聽眾從央廣早期的「自由中國之聲」到現在的「臺灣之音」,已經收聽央廣節目長達4、50年,甚至早於范瑞薔薇的出生。不僅是忠實聽眾,還熱心將節目介紹給身邊的親朋好友。然而不久後,范瑞薔薇收到另一位聽眾的來信,告知如同家人的聽眾已經離世。這個消息讓范瑞薔薇與同事素素感到極為悲痛,形容這種感覺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另外Rti央廣在國際重大事件中,始終站在第一線傳遞台灣的聲音,特別是俄烏戰爭爆發後,Rti央廣烏克蘭語節目即時報導戰況,更有烏克蘭僑民主動提供戰地第一手訊息,協助即時報導。除了報導之外,Rti央廣烏克蘭語Podcast也傳達臺灣人民對烏克蘭的關懷與支持,讓烏克蘭民眾感受到來自太平洋彼端的溫暖。
新書中也收錄許多動人故事,包括馬來西亞聽友張四妹因罹患罕見疾病與世隔絕,Rti央廣為她開啟認識世界的窗口;各國聽友不遠千里參加聽友會的深厚情誼,以及新住民與移工透過多語節目在異鄉找到溫暖的故事。
《短波時代:從冷戰到民主,從情報播送到和平之聲,讓世界聽見臺灣之音》一書詳實呈現央廣作為台灣對外廣播機構,如何透過多語言製播,建立跨國溝通橋樑,見證近世紀以來台灣與國際社會互動的重要歷史。即日起於各大實體通路、電子書平台及網路書店同步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