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05:28 臺北時間

【道與藝的追尋番外篇】陳懷恩追求內容豐富 拍紀錄片一訪再訪文壇大老納悶

mm-logo
娛樂
導演陳懷恩拍攝藝文題材紀錄片經驗豐富。(牽猴子提供)
導演陳懷恩拍攝藝文題材紀錄片經驗豐富。(牽猴子提供)
「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是導演陳懷恩又一部藝文題材紀錄片,片中他遍訪與該團相關的人員,尤其創辦人劉若瑀更是一訪再訪,使訪問內容更充足、素材也有更多選擇。不過拍攝經驗豐富的陳懷恩笑說,對受訪者而言,可能難以理解為什麼要一問再問,往往得等看到成品才知道原因。
陳懷恩透露,十幾年前他拍攝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以余光中為傳主的《逍遙遊》時,拍攝團隊就遇到問題。由於余光中是知名的作家、學者經常受訪,但以往媒體專訪頂多1、2小時就結束,而紀錄片團隊卻分2天前往採訪、一共拍了4小時。為讓紀錄片內容有更深入多樣的內容,陳懷恩希望再次約訪,就對余光中說,「老師,我們還會再來」,余光中十分納悶、忍不住說:「我已經給你採訪4小時了,這部片不過2小時呀?」
後來《逍遙遊》順利拍完以後,余光中第一時間看完後,發現影片以不同的角度描述他的生平與創作,於是對陳懷恩說了一句:「ㄟ,這個人(指片中的余光中)滿好玩的,早知道給你們多一點時間拍」。不過當時已定剪,又有時間限制,不能再多拍。
20241226insight013 (1)_2024-12-31.jpg
導演陳懷恩(右)為了拍攝「優人神鼓」紀錄片,多次訪問創辦人劉若瑀(左)。(牽猴子提供)
陳懷恩表示,他拍紀錄片訪問片中主要人物時都會盡可能多問,甚至同樣的題目換個場景再問一次,因每次訪問受訪者與現場的狀況都可能不同。以拍《非想非非想》時訪問劉若瑀為例,同一個問題就有不同版本,「因為有時可能時間較緊迫、或受現場環境影響,情緒、語調會有不同,我們會從裡面挑選一個最適當的版本。」
更新時間|2025.01.04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