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執導影集的梁秀紅、吳旻炫從劇本階段就一起逐場討論,雖沒刻意分工,但合作無間。吳旻炫笑說:「拍飛車、動作戲時,秀紅剛好確診,就由我來,而且我之前和飛車、動作指導合作過,知道彼此要拍什麼,現場節省很多時間。」
另外,攝影指導陳勝吉、美術指導廖建安都會先研讀劇本,再與導演溝通,共同形塑全劇風格。梁秀紅指出:「攝影指導陳勝吉、美術指導廖建安對戲的了解很清楚,而且真的是會看劇本的人。廖建安在籌備過程中還會打電話來討論角色的成長、背景,好在設計角色的私人空間時,更符合角色的特性。」
週刊辦公室與隱密的政商招待所是兩大重要場景,梁秀紅分析場地設計指出,「辦公室採寫實路線、招待所則偏奇幻迷離,方向不同。」週刊辦公室雖有鏡週刊提供部分場景,但又經改造,統一視覺風格;招待所原想借場地,四處勘景後決定在棚內搭景。「因為裡面有吧台、舞池、包廂、反派角色祕密基地、還有許多進行見不得人交易的房間,而且牽涉到查案、攝影動線、空間配置與特效綠幕等,相當複雜。」
陳昱俐也說明,招待所裡面相當神祕,走進入口就要把手機收走,還有安檢,至於裡面隱藏的許多小房間,則有如「N號房」的實體版,並且牽涉到女記者墜樓的祕密。梁秀紅則表示,招待所的戲多、人多、要準備的事情也多,動員將近2、300人次,加上配合劇情,內部燈光昏暗,每場戲都要先討論好分鏡,而且因為是棚內搭景,一定要在期限內拍好,過程相當難熬。
![20250117insight002 (11)_2025-01-17.jpg](https://unpkg.com/@mirrormedia/lilith-draft-renderer@1.3.4-beta.3/lib/public/845924188760371aa28efbb3dea99d01.gif)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