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貝克小時候曾立定志向,有朝一日拍出好萊塢商業動作片。大學畢業後,他在出版公司擔任聲音暨影像製作人,同時兼差拍廣告片,存了一些錢。當時他已經體認到自己沒能力拍賣座動作片,遂走上獨立製作之路,於25歲時執導首部作品《四字經》(Four Letter Words)。
當時他拿出5萬美元,預算多花在買膠卷,最後只能到處求人、借道具場地、當小偷,才完成作品。4年後該片入選2000年西南偏南影展(SXSW),對他是一大鼓舞,影評也不錯,可惜僅小規模發行,血本無歸,但西恩貝克並不氣餒。
時值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等人發起電影運動「逗馬宣言(Dogme 95)」,主張小成本、毋須特效後製,拍出真實、撼動人心的作品。 受此影響,西恩貝克與台灣製片鄒時擎共同編導《外賣》(Take Out),描述中國非法移民在紐約中餐廳當外送員的故事,預算3,000美元,攝製團隊只有三個人,除了兩位編導,其中一名主演Charles Chang也兼做劇組相關工作。

該片入選洛杉磯Slamdance Film Festival,也參加幾個外國影展,甚至順利賣給一家小發行商,卻遲遲沒排上戲院。西恩貝克事後回憶,此事讓他學習到很多參展策略,「應該要在重要的影展舉行世界首映,這點很重要。」因為買家或發行商對於小型影展沒什麼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市場規模,這是為什麼他認為一部電影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它在哪個影展首映。
西恩貝克後來決定自掏腰包,安排《外賣》在戲院放映。該片以近距離跟拍、類紀錄片式的攝影,貼近呈現底層移工的心聲,戲劇性張力強大,視角獨具一幟,引發美國影壇注目。即使票房不佳,卻得到不少影評人肯定,在爛番茄的評分指數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