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連續4天假期結束,週一(7日)上班首日就變成黑色星期一,台股一開盤即暴跌2千多點,2萬大關失守,權王台積電遭摜殺跌停,重挫至848元,逾1,700家上市櫃公司跌停。
【封面故事】川普關稅重擊全球 台灣產官學七步驟因應

簡單粗暴的川普「關稅海嘯」席捲全球,就算台股因清明假期躲掉2日下跌,但本週一(7日)開盤直接狂瀉逾2千點,不僅投資人欲哭無淚,就連財經專家、科技和傳產業者,都對未來全球經濟持悲觀態度。為因應變局,台灣產官學界全面動起來,提出7大步驟應對,希望帶領台灣安然渡過可能的全球經濟風暴。

關稅核彈至 祭救市三箭
前一天,金管會宣布包括限制借券,以及拉高保證金成數到130%等「救市三箭」,仍擋不住股民們的瘋狂賣壓,加權指數收盤時下跌2,065點,投資人心情盪到谷底。

台股大崩盤肇因於4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以「解放日」(Liberation Day)為名,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普遍關稅」,並對全世界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 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震撼全球。
其中,台灣稅率為32%、中國34%、韓國26%、日本24%、歐盟20%,由於稅率遠高於各界預期,各國政府都開始想方設法因應這顆「關稅核彈」。

事隔一天,越南、柬埔寨率先向美國低頭降稅,反倒是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決定反擊,加徵美國34%關稅進行報復,加上歐盟考慮祭出最強硬的反脅迫措施應對(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反擊,一場貿易壁壘戰爭即將上演,讓各國股市連續崩跌3天,恐慌指數飆升到5年來最高紀錄,股民欲哭無淚。
學界齊獻策 籲與美談判
為因應美國關稅重拳對台灣的衝擊,清明假期先由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提出880億元紓困方案因應關稅衝擊,同時間總統賴清德也在官邸與三大產業人士會面,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台積電資深副總侯永清等產業大咖都在會中建議,「台灣不急著掀牌,先從政府手中籌碼進行談判,同時提出產業安心方案,謀定而後動。」

川普關稅海嘯席捲全球,本刊訪問多位知名學者均認為,川普丟出的「關稅核彈」簡單又粗暴,而且損人不利己,有很高機率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甚至重現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川普每天都有新花招,讓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美元崩潰可能性增加,全球經濟崩潰危機大增。」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不諱言說。
台新金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更以開車碾壓來形容這次海嘯,「川普2.0是先開車直接輾過去,再倒車回來,才問你:要不要談?」他認為,這次是把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因素全都納入,「若各國不反擊,就會造成supply shock(供給衝擊),預期調整完就結束;若各國採取反擊策略,就會沒完沒了。」

至於是否真會發生全球經濟大蕭條?目前各方看法分歧。富邦金資深經濟學家羅瑋認為,大蕭條的確有發生的風險,美國政府也不希望發生全球貿易戰爭,呼籲各國談判,因為一旦進入全球貿易戰對美國也沒好處。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認為,目前美國經濟量體約占全球整體四分之一,和1930年代全球一半經濟得仰賴美國完全不同,「接下來要看各國政府是否打算採關稅報復主義,才能觀察是否會發生經濟大蕭條。」他說。

反倒是向來都被稱為「烏鴉」的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則笑著說:「不可能,當時是因為全球都採保護政策,互不貿易,現在時空背景不同,只是價格偏高,看誰能撐久活下去。」
據謝國忠的觀察,川普出關稅重拳就是想解決美國財政赤字問題,若課徵重稅,可能造成美國消費者購物減少,會有一段全球製造業者調整產能的過渡期,「美國財政問題沉痾已久,關鍵還是美元超印、美國借錢消費等問題,要解決至少要花10年以上,才能回歸正常。」
多位學者都認為,今年台灣GDP勢必要下修,同時提醒「台灣沒有打報復戰的能耐,要乖一點進行改善談判,至少目標要和日韓差不多。」李鎮宇說。

其次,應該關注對等關稅中豁免項目向美方爭取,李鎮宇就建議,目前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爭取全球半導體齊一課稅,不然就是對原產地加徵,以免台灣競爭失利。
問題是面對川普海嘯,以及接下來的全球經濟變局,台灣官方與產業界該如何因應才能逢凶化吉?
總統上火線 五招應變局
總統賴清德6日對外宣示,將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台、美雙方從零關稅開始談起;其次要擴大對美採購降低貿易逆差;第三是擴大對美投資,除台積電外,其他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第四是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第五則要解決美方長期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與洗產地問題。

行政院隔日提出消除農牧產品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及在零關稅基礎擴大對美投資、採購,並具體改善商品洗產地問題等四大方向與美方談判。
官方動起來,產業與學界除呼籲避免打報復戰外,也提出包括建議建立主權基金來獎勵產業轉型升級,或資源轉移到有效市場等方式來因應變局。身為產業代表的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對本刊表示,如果能夠由賴清德總統親自出馬,代表2,300萬人向美國請命,是最有分量的,這屬於國家利益,該爭取的一定要爭取到底。
傳產業突圍 盼主權基金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建議,「政府應該盡速跟美國洽談BTA(雙邊貿易協定),以台灣利益為前提協助企業轉型,讓台商回台投資。台灣企業靈活度很高,只要政府有政策,都能夠快速調整腳步配合。」但他也強調,回台投資前提是解決缺電隱憂。
此外,針對美方長期對台灣的貿易結構存有不滿,如農產品市場准入、汽車關稅與服務業開放等問題,政府應該全盤考量進行改革,不能讓傳統產業垮掉。王健全就認為,台灣透過匯率政策調整空間有限,可以考慮建立類似主權基金概念,獎勵產業轉型,透過降稅、綠色通道、自由經濟示範區、減免租稅、土地等成本獎勵產業轉型,「尤其半導體只占7%就業人口,傳產一旦垮掉,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王建全強調。
至於產業因應部分,尤其受衝擊最嚴重的電腦、伺服器、半導體是撐起台灣出口半邊天的產業。「業者只能升級轉型,或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對手比氣長。最後就是與其虧損硬撐,生產一件賠一件,不如提早退出美國,轉移市場,或是減產,把資源集中轉移到有效率市場。」羅瑋說。
實際上,川普的關稅重拳馬上重傷台灣出口約六成的資通訊產業。一位科技大老得知消息後,就搖著頭說:「(川普)這個人是活在什麼世界,是來自星星的你嗎?」
尤其是川普積極要從台灣手中搶回的半導體業,在揮出關稅重拳後,也在美國聯邦政府文件增列免稅人道走廊,只要「美國價值20%以上的美製品(包括美國設計、美國IP、美國製零件、美國軟體、美國原料)不課稅」,似乎替台灣科技業留下一絲喘息機會。
但前外資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警告,「半導體雖然沒有課稅,但會因下游需求而減少,大家都挺悲觀的,短時間會有點混亂。」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也擔心,其他國家跟著川普搞對等關稅怎麼辦?「未來貿易出超國的組裝製造業會很辛苦,以後會為3到5%的毛利率逐市場而居。」

一位半導體業者也直言:「下一步川普會逼亞洲國家匯率升值,用來提高美國製造競爭力。」該廠商更憂心,「提高關稅後,客戶會停止拉貨,先把過去低成本庫存拿出來賣,這樣一來,我們的營收馬上就會萎縮,台灣出口貿易,也會衰退。」

南向重災區 等談判再議
但更麻煩的是,美國製造成本遠高於亞洲,即便配合川普把產線搬到美國,還是要面對如何獲利的問題。「這不是川普在意的事,以後在東南亞製造因高關稅無法獲利,去美國同樣沒法賺錢,像印刷電路板等關鍵零組件有高汙染問題,沒法到美國生產,同樣要回亞洲採購,算下來美國製造成本還是太高,根本無解,與其花大錢去美國擴產賠掉,不如把錢留下來,把工廠賣掉還比較划算。」業者悲觀地說。
「如果你手上有很多筆電廠的股票,結果這家公司要到美國投資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客戶不會給你半毛錢,只給你相同的代工費,你手上的股票會留著還是賣掉?」資深電子業主管坦言:「電子五哥的處境非常尷尬。」
尤其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大動作「新南向」遷產線的科技台商這次淪為重災區,因為越南課徵46%、泰國36%,比台灣更高。一名代工廠高層人士坦言:「大家都很錯愕,終端產品售價漲定了。」
綜觀台廠在東南亞布局,仁寶和緯創深耕越南,廣達及英業達瞄準泰國,日前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大氣魄宣布「今年斥資40億元投資越南。」但川普海嘯一來,接下來怎麼辦?一位供應商感嘆:「上回只對付中國,不逃就沒競爭力,但這次全面課稅,怎麼移都有關稅,以後乾脆不搬了。」也有代工廠向本刊透露,目前東南亞各國與品牌業者都想辦法與川普談判,「只能等談判結束後,再討論產能是否調整。」

大咖早備戰 北美謀擴廠
此外,受川普關稅重擊最具指標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莫過於蘋果iPhone手機。外資分析師就預測,iPhone恐因關稅漲價超過4成,iPhone 16 Pro Max售價會從1,599美元(約新台幣5萬3千元)漲到2,300美元(約新台幣7萬6千元),「iPhone近年銷售疲軟,誰會買一支(新台幣)7萬多元的手機?」手機圈人士搖頭說,川普這一招可能反助長三星、陸廠手機品牌崛起,讓iPhone銷售變更吃力。
手機外,還有筆電與消費性電子產品,都在亞洲地區生產,像是北美市場有8成筆電來自中國製造,一位筆電廠高層就搖頭說:「去年筆電業好不容易迎來出貨成長,恐怕又要陷寒冬。」
正因擔心關稅風暴來襲,早在川普當選時,不少品牌廠就開始提早拉貨,也讓鴻海等代工業者首季營收暴增,但同時間品牌業者也決定反映關稅,像宏碁董事長陳俊聖2月率先宣布調漲北美市場售價1成,更有供應鏈業者透露,宏碁已在北美找在地製造的夥伴。

對比「毛三到四」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目前最火紅、毛利率仍高達15至20%的AI伺服器,業者早開始因應,紛紛加碼美國與墨西哥製造基地。今年以來包括鴻海、和碩、緯創、仁寶等大咖,已宣布豪砸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70億元)前進北美擴廠,就連英業達也傳出要加速赴美設廠。

除受重傷的電子業外,傳產業更是人心惶惶。「我們預估自行車終端售價將提升兩成!」不願具名的自行車廠總經理對本刊指出,川普關稅重拳消息一出,自行車業界就集結商討對策,唯一共識是等待政府出面,目前自行車台灣出口到美國關稅是11%、電動自行車為0%,他個人認為川普的意思是再往上疊加32%關稅,企業將不再轉移陣地,畢竟怎麼移都將被課高額關稅,「即使到美國設廠,人工貴台灣兩倍、效率比台灣低四分之三。」

航運需求掉 減班穩運價
同樣擔心害怕的,還有航運業。「台灣航運業初步將面臨長達3個多月至半年,運輸需求下降的挑戰。」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常務理事暨拓航總經理陳木枝指出,全球貿易勢必萎縮,經濟跟著下滑,航運業第一階段將有長達半年航運需求衰退的困境。

「在這半年期間,船公司將會以減少船班技術性因應運費下降的挑戰,盡量維持運價,否則一旦降價就可能產生虧損。」陳木枝坦言,川普此次手段是他從業數十年以來首見,等於關起國貿大門,不排除退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大蕭條年代。
大型電子集團高層更對本刊感嘆地說:「過去數十年,經濟面臨衰退問題時都會很快復甦,美股也長期處於牛市,就怕這次不一樣。經濟變好很難,變壞卻很容易,美國的確在衰弱,中國經濟也不理想,面對川普掀起的關稅海嘯,台灣絕對要繃緊神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