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重拳重傷台灣出口約6成的資通訊產業。一位科技大老得知消息後,就搖著頭說:「(川普)這個人是活在什麼世界,是來自星星的你嗎?」
尤其是川普積極要從台灣手中搶回的半導體業,在揮出關稅重拳後,也在美國聯邦政府文件增列免稅人道走廊,只要「美國價值20%以上的美製品(包括美國設計、美國IP、美國製零件、美國軟體、美國原料)不課稅」,似乎替台灣科技業留下一絲喘息機會。
但前外資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警告,「半導體雖然沒有課稅,但會因下游需求而減少,大家都挺悲觀的,短時間會有點混亂。」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也擔心,其他國家跟著川普搞對等關稅怎麼辦?「未來貿易出超國的組裝製造業會很辛苦,以後會為3到5%的毛利率逐市場而居。」
一位半導體業者也直言:「下一步川普會逼亞洲國家匯率升值,用來提高美國製造競爭力。」該廠商更憂心,「提高關稅後,客戶會停止拉貨,先把過去低成本庫存拿出來賣,這樣一來,我們的營收馬上就會萎縮,台灣出口貿易,也會衰退。」
但更麻煩的是,美國製造成本遠高於亞洲,即便配合川普把產線搬到美國,還是要面對如何獲利的問題。「這不是川普在意的事,以後在東南亞製造因高關稅無法獲利,去美國同樣沒法賺錢,像印刷電路板等關鍵零組件有高汙染問題,沒法到美國生產,同樣要回亞洲採購,算下來美國製造成本還是太高,根本無解,與其花大錢去美國擴產賠掉,不如把錢留下來,把工廠賣掉還比較划算。」業者悲觀地說。
「如果你手上有很多筆電廠的股票,結果這家公司要到美國投資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客戶不會給你半毛錢,只給你相同的代工費,你手上的股票會留著還是賣掉?」資深電子業主管坦言:「電子五哥的處境非常尷尬。」
尤其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大動作「新南向」遷產線的科技台商這次淪為重災區,因為越南課徵46%、泰國36%,比台灣更高。一名代工廠高層人士坦言:「大家都很錯愕,終端產品售價漲定了。」
綜觀台廠在東南亞布局,仁寶和緯創深耕越南,廣達及英業達瞄準泰國,日前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大氣魄宣布「今年斥資40億元投資越南。」但川普海嘯一來,接下來怎麼辦?一位供應商感嘆:「上回只對付中國,不逃就沒競爭力,但這次全面課稅,怎麼移都有關稅,以後乾脆不搬了。」也有代工廠向本刊透露,目前東南亞各國與品牌業者都想辦法與川普談判,「只能等談判結束後,再討論產能是否調整。」
此外,受川普關稅重擊最具指標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莫過於蘋果iPhone手機。外資分析師就預測,iPhone恐因關稅漲價超過4成,iPhone 16 Pro Max售價會從1,599美元(約新台幣5萬3千元)漲到2,300美元(約新台幣7萬6千元),「iPhone近年銷售疲軟,誰會買一支(新台幣)7萬多元的手機?」手機圈人士搖頭說,川普這一招可能反助長三星、陸廠手機品牌崛起,讓iPhone銷售變更吃力。
手機外,還有筆電與消費性電子產品,都在亞洲地區生產,像是北美市場有8成筆電來自中國製造,一位筆電廠高層就搖頭說:「去年筆電業好不容易迎來出貨成長,恐怕又要陷寒冬。」
正因擔心關稅風暴來襲,早在川普當選時,不少品牌廠就開始提早拉貨,也讓鴻海等代工業者首季營收暴增,但同時間品牌業者也決定反映關稅,像宏碁董事長陳俊聖2月率先宣布調漲北美市場售價一成,更有供應鏈業者透露,宏碁已在北美找在地製造的夥伴。
對比「毛三到四」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目前最火紅、毛利率仍高達15至20%的AI伺服器,業者早開始因應,紛紛加碼美國與墨西哥製造基地。今年以來包括鴻海、和碩、緯創、仁寶等大咖,已宣布豪砸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70億元)前進北美擴廠,就連英業達也傳出要加速赴美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