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芬的貼文引起眾多媒體人與網友共鳴,也意外掀起一波民俗討論熱潮,而民視另位主播劉方慈也加入行列,在臉書發文寫道:「朋友寄來金鑽,還沒切就香氣濃郁,果肉金黃細緻,難怪是外銷日星等級。妙的是,收到鳳梨隔天,台股就從單日最大跌幅,漲回來了!果然是旺來,以後可以跟『綠色乖乖』並列,成為國民祈求庇佑必備!」

2位主播的真情推薦讓金鑽鳳梨除了甜,更充滿了「祝福感」,但引發的鳳梨禁忌討論,也引起專家與文化工作者的關注,有網友引述文化工作者璽硯老師的解說留言道:在台灣民間信仰與生活習俗中,鳳梨因其台語發音為「旺來(ông-lâi)」,長久以來被視為好運與財富的象徵,無論是過年、拜拜、開市、入厝、考試、婚宴等場合,鳳梨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吉祥水果。
但也因為「旺來」的象徵意涵,在某些工作性質特殊的單位,如警局、消防隊與醫院急診室,反而被視為「禁忌之果」,璽硯老師指出:「這些禁忌其實並非針對鳳梨本身,而是語言與職場性質結合後的文化心理反應,民俗講究話吉利,但也重視『話頭要避忌』。對這些單位而言,重點在於『團體的心安與氣氛』,不是迷信,而是文化體貼。」
民俗專家柯柏誠也留言補充:「鳳梨禁忌雖起於諧音,但長年來常有挑戰後『真的出狀況』的案例,例如警察局、消防隊、醫院等單位因不信邪而照樣吃,結果值勤忙碌到不可開交。久而久之,大家寧可信其有,畢竟這些單位最盼平安,狀況多就意味著有人受苦。」
這場看似輕鬆有趣的貼文與討論,讓人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文化與工作心理。鳳梨作為水果本身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但其所承載的文化象徵與心理投射,則構成了台灣社會一段獨特又溫暖的庶民信仰風景。
★《鏡週刊》關心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