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新幹線大爆破》趕上了當時影壇的災難片風潮,同時也是日本影壇首度把新幹線搬上大銀幕,只是日本鐵道公司不喜歡這個題材,認為這個劇本有煽動犯罪之嫌。加上結局不是邪不勝正,而是揭露凶手是長期被社會壓榨、鋌而走險,可以說顛覆了當時的價值觀。
導演樋口真嗣記得當年看這部片時,才只有小學4年級,「在這之前,我只看怪物、英雄跟動畫電影,還有《真善美》!這是我頭一次看電影的壞人,被警察槍殺,這對我太震驚了,因為我看的電影都是有大團圓結局。」這是他頭一次發現,世界上依然有不公正的事情發生,可以說對他衝擊甚大。

但是《新幹線驚報倒數》一方面是原版電影的重拍,一方面也是續集,這次故事的壞人有著不一樣的設定,電影中反應的日本社會樣貌,也已經截然不同。樋口真嗣說,「就經濟上來說,日本正在下滑,但把這個當成故事的核心,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吧!所以《新幹線驚報倒數》出現的乘客,都有各自的缺點,不管是鬧出醜聞的政治家、拜金的YouTuber,當今日本社會有很多這類人物,最極端的就是片中犯下罪行、對人生沒有任何期望的年輕人,但我們不想殺死上述任何一位。」
因此電影特別強調草彅剛飾演的新幹線列車長,在很多動作片題材中,往往那些屬於體制內的人都會提早領便當,但是樋口真嗣卻反其道而行,「草彅剛的角色是代表現今社會的日本人,其實一開始提出列車長這想法時,我們設想他是有家庭、家裡有孩子,他面對工作與家庭的衝突。可是JR東日本告訴我們,列車長用智慧手機發語音留言、或寫信給家人的場景是很不寫實的,因為他們上班時,不能攜帶智慧型手機,都必須放在車站置物櫃,他們上班時都跟家人徹底隔絕。」

所以當列車長,有機會可以殺死片中放炸彈的嫌犯時,樋口真嗣卻刻意不讓草彅剛這樣做,「JR的員工,好像只能從事著日復一日的工作。列車長如果可以幹掉放炸彈的人,就能拯救全車的旅客,但是他不願意這樣。這就是我們想要在電影傳遞的,究竟什麼樣才能叫做英雄呢。」
樋口真嗣想起,自己第一次去美國時,在機場發現正在做安檢的官員,好像都把個人的生活態度帶入了工作,一切顯得非常自由自在,完全表現了美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這的確讓我非常震驚。雖然這是很小的事,但絕對不會在新幹線上發生,這就是我真正欣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