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1:32 臺北時間

「橘貓為何大多是公貓」千古之謎破解 科學家揭遺傳變異真相

mm-logo
時事
研究指出橘貓大多是公貓是因為DNA缺失變異所造成。(示意圖,pixabay)
研究指出橘貓大多是公貓是因為DNA缺失變異所造成。(示意圖,pixabay)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在探究為何橘貓大多是公貓。現在,這個謎題終於有了答案,關鍵就在於一段DNA缺失變異,它不僅賦予了橘貓鮮豔的橘色毛色,也同時解釋了牠們性別比例的獨特之處。
《Live Science》報導指出,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凱林(Christopher Kaelin)團隊和日本九州大學的佐佐木裕之(Hiroyuki Sasaki)團隊,近期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各自發表研究,不約而同地揭示橘貓毛色的秘密,指出毛色與一段基因序列缺失,以及X染色體上ARHGAP36基因的異常活化有著密切關聯。
不論是人類還是貓咪,性別都由染色體決定。公的是XY,母的則是XX,關於橘色毛髮的遺傳變異剛好就在X染色體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公貓只要遺傳到一條帶有該變異的X染色體,其毛色即會表現為橘色,然而,母貓則必須同時擁有兩條帶有此變異的X染色體,才會完全呈現橘色毛髮。對此,可說明為何橘貓公母比例懸殊,以及三花貓與玳瑁貓幾乎都是母的原因,皆與X染色體上的毛色基因有關。
根據九州大學的研究,橘貓毛色的關鍵在於ARHGAP36基因。研究指出,所有橘貓都缺少該基因中一段原本能抑制其活性的DNA,導致一直保持活化狀態,促進「類胡蘿蔔素」色素生成,所以毛色才變成橘色。因此,這段基因異常被稱為「性聯遺傳橘色變異」(sex-linked orange)。ARHGAP36的功能不限於皮膚和毛囊,它在大腦與內分泌系統中同樣發揮作用。
不少貓奴都說橘貓特別「ㄎㄧㄤ」、特別愛搗蛋,不過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卻指出,橘貓和非橘貓的大腦基因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凱林認為,橘貓之所以常被認為「混亂」,可能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橘貓都是公的,而不是基因的關係。
儘管突變的確切年代仍是個謎,但凱林指出12世紀的畫作已出現三花貓,這表明此基因變異可能在家貓馴化初期就已存在。佐佐木也對此深感興趣,希望能進一步研究古埃及貓畫,甚至分析貓木乃伊的DNA,以追溯橘貓基因的源頭。
九州大學這項研究耗資逾7萬美元,仰賴群眾募資募資支持,才得以成功解開貓咪毛色變異的基因密碼,研究團隊幽默稱之為「喵變異」(meow-tation),並視為貓毛色研究的里程碑。身為愛貓人士的研究員佐佐木也表示,能破解這個長期以來的謎團感到無比喜悅。
更新時間|2025.05.21 11:5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