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稍早在臉書發了一張黑底白字的照片說到,當他在海外得知彭振聲妻子辭世的消息時,感到相當震驚。然而,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看到社群媒體上出現大量對逝者與彭的冷嘲熱諷、惡意揣測與羞辱性言論。
管中閔痛批:「那些用嘲諷譏刺方式來攻擊或汙衊逝者和其家人的人,既不理解逝者之苦,也無法同情生者的痛,反而繼續用仇恨言語傷害別人。」
管中閔沉重地質疑:「逝者從未傷害過你們,你們那些莫名其妙的仇恨從何而來?人心要多惡毒才會如此?還是我們已成為一個看不見善良的國家?」
管中閔也引用專業精神科醫師說法指出,選擇走上這條絕路的人,心中多半承受著難以承載的痛苦、恐懼與絕望。而這種痛苦,不應再被社會言語的二次傷害所放大。
社會關注不該是仇恨競技場!近年來,名人或政治人物發生家庭悲劇後,網路往往成為輿論戰場,言語暴力迅速蔓延,讓原本的社會關注轉變為「公開審判」。
此案中,彭振聲面臨愛妻辭世,又在法院開庭痛哭自白,卻仍難逃網路攻擊,折射出台灣輿論環境的冷酷與病態。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