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野生動物攝影師艾爾德里奇(Ben Alldridge)去年在塔斯馬尼亞西南部偏遠地區露營時,巧遇了這群擁有棕色毛皮和白色斑點的可愛生物。最特別的是牠們在夜間會發出微光。面對這難得一見的景象,艾爾德里奇立即拿出相機,利用紫外線閃光燈成功捕捉到牠們發光的瞬間,並將這些令人驚豔的影像分享到他的Instagram帳號「@benjaminalldridge」上。
艾爾德里奇鏡頭下的「發光生物」,經證實其實是澳洲特有的東部鼬袋鼠(Eastern Quoll),一種生活在澳洲的有袋類動物,因其體型與家貓相仿,常被暱稱為「會發光的小貓」。這種發光現象源於生物螢光(biofluorescence)。澳洲博物館解釋,這是動物體表蛋白質吸收光線後,再釋放出肉眼可見的顏色,通常為鮮豔的綠、藍或紅色,但需透過紫外線燈才能觀察到。艾爾德里奇檢查照片時,驚訝地發現原本灰色的東部鼬袋鼠毛皮,竟然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金色、蜜桃色光澤和濃烈的紅色光暈,這些照片可能成為首次在野外成功記錄東部鼬袋鼠生物螢光現象的珍貴紀錄。
生物螢光不僅存在於東部鼬袋鼠,也見於其他多種生物。然而,由於人類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相關研究仍相當有限,科學家們尚不確定這種發光現象是否具有保護、傳遞訊息或繁殖等功能。令人心痛的是,這些迷人的東部鼬袋鼠現在已被宣告為瀕危物種。牠們的生存正面臨巨大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棲息地的持續流失,以及車禍等多重威脅。艾爾德里奇由衷希望能藉由他鏡頭下的影像,讓更多人看見這些獨特的生物,進而激發大眾對其保育的重視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