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10:50 臺北時間

宗教式洗腦!黃揚明狠揭同溫層幻泡 大罷免失敗「公民行動成擋箭牌」:民進黨完美切割卸責

mm-logo
時事
昨日大罷免全數失敗,罷團寄望823再戰。媒體人黃揚明分析726大罷免全數失敗背後的社群與政治心理因素,也點出社群「宗教式洗腦效應」導致判斷失真。
昨日大罷免全數失敗,罷團寄望823再戰。媒體人黃揚明分析726大罷免全數失敗背後的社群與政治心理因素,也點出社群「宗教式洗腦效應」導致判斷失真。
為何大多支持者認為「一定成功」?726大罷免結果出爐,史無前例針對24名立委與1位市長的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沒有任何一席被成功罷免。這場原本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最終以零成功率收場,讓不少罷免支持者深感錯愕。
媒體人黃揚明就針對這場「大罷免幻覺」現象發表分析,點出罷免支持者誤判情勢的3大關鍵:社群泡泡過厚、意見回音室、自我感動式動員。他直言,這是一場「宗教式同溫層洗腦效應」的典型案例。
僅7人達門檻,最高同意率僅27.9%!黃揚明指出,這次罷免行動中,25人中僅7位罷免對象的「同意票」達到選區投票人數的25%門檻,其餘即使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亦因未達法定門檻而無效。
其中同意罷免比率最高的是立委王鴻薇,達27.9%,也僅勉強超過1/4,「同意罷免的天花板,不到整體投票人口的2成8,這同溫層不夠厚,也不夠強。」他強調,這個數字顯示出真正支持罷免的選民,其實遠低於罷團與支持者的預期。
針對為何許多支持者在投票前信心爆棚,黃揚明直指:「這種同溫層內的宗教式洗腦效應、社群內缺乏不同意見等現象,都值得研究政治板塊現象的專家深究。」社群平台使得支持罷免者彼此回音放大,缺乏與異議者的對話與交集。
黃揚明也觀察到,儘管罷免案普遍失敗,但民進黨卻成功「政治切割」,將這波罷免定調為「純粹公民行動」,成功將組織動員未達預期的責任轉嫁出去。
黃也直言,罷免團體是否認知到這波行動未能成為主流民意,恐怕仍有困難。「畢竟民進黨已經超完美切割,把這波罷免行動全面『歸功』給『公民』,這樣才能避免究責綠營組織未發揮效力的難堪。」
726罷免全數落空,不只是一次選舉操作的失利,更暴露出台灣網路社群如何在政治運動中形成資訊孤島,讓支持者在同溫層中誤判民意、錯估情勢。
面對這場「民主幻覺」,下一步該如何走向更成熟的公民參與與理性監督,或許才是台灣社會真正要深思的問題。
更新時間|2025.07.27 10:5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