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告,中國去年公布的國防預算高達人民幣1.67兆(約2334億美元),但外界普遍懷疑數字遭低估。台灣軍方估算,光是跨區域的軍演支出就占中國年度軍費的9%,高於2023年的7%。
這份研究的目的,是協助台灣政策制定者評估中國在各海域與空域的資源分配,並衡量其軍事擴張速度。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僅演習支出就逼近台灣全年國防預算的1/4,對比格外刺眼。
報告指出,軍演成本涵蓋燃料、維護、維修與人員薪資等。知情人士透露,研究方法主要是透過追蹤解放軍飛機、艦艇任務時數,再推算每小時所需燃料與耗材,藉此得出總額。
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軍機(包含J-10戰機、H-6轟炸機與無人機)在周邊區域執行近1.2萬架次任務,累計約3.7萬小時,年增約3成。同年,中國海軍航行次數超過8.6萬次,累計海上活動時數超過200萬小時,兩項數據均比前年增加約兩成,其中航空母艦與驅逐艦頻繁現身。演習熱點集中於南海(34%)、東海(28%),以及台灣海峽(14%)。
一名熟悉內情的台灣官員直言,北京的目標是「將軍事力量投射與威懾常態化,鎖定第一島鏈」。所謂第一島鏈,是指從日本、台灣、菲律賓一路到婆羅洲的戰略弧線,長期被視為中美軍力競逐的前沿。
中國海軍近年也逐步拓展至更遠洋的水域,不僅持續派遣艦艇參與索馬利亞防盜巡邏,美國也通報中國艦隊活動範圍已延伸至阿拉斯加與北太平洋。
對於這份研究,國防部官員向路透回應:「中國持續的軍事擴張與灰色地帶挑釁,正嚴重破壞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不過,聲明並未正面回應演習開支的細部數據。中國國防部與國台辦截至目前未回應置評。北京一貫堅稱國防預算透明,並強調軍事行動不具威脅性,台灣則仍被中方視為「領土一部分」。
雖然路透無法獨立驗證這份報告的精準度,軍事專家普遍認為其方法可行,數據能幫助外界判斷北京軍事投入的趨勢。但專家也提醒,數字難免包含部分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