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6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燕子口堰塞湖穩定未擴大 太魯閣部分高山地區明恢復開放
2025.10.22 15:29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管處)於17日晚上宣布,因燕子口堰塞湖及天候影響,暫時全面封閉園區,引起網友討論。經由相關單位連日進行處置與評估後,目前暫未觀察到堰塞湖明顯擴大跡象。太管處宣布自23日起,將調整封閉範圍,開放部分高山地區。

時事
別再打卡了!太魯閣堰塞湖危險區被當景點 「外國人也來看」警全英文苦勸
2025.10.22 10:57
玩命打卡看堰塞湖?近日因豪雨不斷,導致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地區形成堰塞湖,為防止意外,公路總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宣布持續封閉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並實施交通管制,嚴禁車輛與遊客進入。

時事
雪羊1句「中共幹不出這種骯髒事」炎上! 她曝內情:對中共有很大誤解
2025.10.21 12:04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上週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溪水一度漲至與路面齊高。太魯閣國家公園基於安全考量宣布封園。不過登山部落客、山林作家「雪羊」黃鈺翔有異議,痛批內政部高層「昏庸蠻橫」,為了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就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區域,認為完全不符比例原則。他在回覆網友留言時更語出驚人稱:「連中共都幹不出這種骯髒事,內政部遙遙領先」,引發輿論反彈。

時事
太魯閣深夜劇變!18秒山崩擋河道「吞沒1地標惹心疼」 官方急封路撤離:這次,沒人員傷亡
2025.10.20 08:20
「大自然的力量,改寫了峽谷的面貌,也改寫了我們的記憶。」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區域上週五(17日)凌晨突發大規模土石崩落,立霧溪河道被巨石阻斷,瞬間形成新的「堰塞湖」。

時事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花蓮縣政府宣布秀林鄉部分地區明天停班課
2025.10.19 22:19
上個月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光復鄉嚴重洪災,當地還持續救災。近日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目前已發布紅色警戒,加上這幾天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帶來雨勢,花蓮縣政府今(19)日晚間宣布,秀林鄉部分地區明(20)日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時事
太魯閣天空之鏡?立霧溪堰塞湖現「夢幻牛奶藍」 真相讓人頭皮發麻…水淹上公路畫面曝
2025.10.19 08:30
迷人的危險!繼上月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後,近日立霧溪燕子口附近驚現「牛奶藍堰塞湖」,湖水甚至淹至道路邊。雖然畫面如詩如畫,卻隱藏潰堤風險,太魯閣國家公園緊急宣布全區封園,呼籲遊客切勿靠近。

時事
太魯閣立霧溪堰塞湖紅色警戒 花蓮縣3地區明天停班停課
2025.10.18 20:36
太魯閣地區近日因邊坡崩塌形成立霧溪堰塞湖,水位持上升,導致燕子口部分步道淹水,靳珩隧道西口幾乎被淹沒,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區緊急封閉,撤離民眾,並發布紅色警戒。

娛樂
獨家/杜詩梅太魯閣遇猴劫 光天化日慘遭潑猴車內暴衝
2025.09.10 13:31
女星杜詩梅日前到花蓮太魯閣取景拍公益影片,豈料車子突遭山區潑猴闖入洗劫,損失半瓶清酒,老公還對猴子溫情勸說,但仍無效制止!

時事
花蓮太魯閣驚見「男子陳屍溪谷」死亡多日 警比對身分出爐
2025.09.09 12:31
花蓮太魯閣靳珩隧道工程的工人昨(8日)下午3點多,發現一名男子陳屍在隧道下方15公尺的溪谷中,警方從遺體的狀況研判,男子已經死亡多日,現場找到男子的背包,確認其身分是來自台東的77歲劉姓男子,詳細事發原因尚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娛樂
台灣中橫鐵橋與巴黎鐵塔的祕密關聯 紀錄片獨家解答
2025.07.11 15:31
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舉世聞名,但台灣的中橫公路上也有傳承法國鋼構大師艾菲爾工藝的橋梁。TaiwanPlus原創紀錄片《被遺忘的臺灣艾菲爾鐵橋》(Eiffel Bridges in Taiwan),橫跨台、法拍攝,呈現艾菲爾鐵橋飄洋過海來中橫公路服役的奇幻旅程,並專訪艾菲爾曾孫及多位專家,挖掘冷戰時期被牽起的獨特跨國因緣。

美食旅遊
好宿/太魯閣老相識歷險重逢
2025.06.20 05:57
穿過慈母橋、稚暉橋,車窗外的山壁仍帶著落石痕跡。車輛緩緩轉進停業9個月後重新開放的花蓮「太魯閣晶英酒店」,我像是走入記憶中的場景。這裡是我童年國旅最常造訪的地方之一,猶記我和爸媽會搭上表舅旅行社派來的中巴,在峽谷裡穿梭遊歷,壯麗景色彷彿烙印入我的成長記憶,那時不覺特別,如今再訪,才明白這片土地的魅力從未褪色,只是靜待旅人再次走近。

人物
深度報導/凝視傷疤 花蓮地震寫生團
2025.06.09 05:28
花蓮地震寫生團像一支自動發起的遠征隊,由一群在地年輕藝術家組成,在2024年4月3日的花蓮震後,隨機組合、出團,以高機動性畫下家鄉災變後的景色變動:忽然就堆起了大量建築殘骸土方的空地、震後完全燒毀的東華大學化學實驗室、被剝了皮般裸露出土石的山、覆蓋了整個海岸線的漂流木…。他們不以「作品」為藝術本體,強調真正的藝術在「行動」本身。遠征隊的「主揪」王煜松說:「寫生計畫,是想用簡單的方式了解這一片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最初的目的都是為了療癒自己,或是搞清楚,現在我所屬的這塊土地,是什麼樣的狀態?」畫吧!記憶。他們的作品、行動,或許正是他問題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