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28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合歡山突降冰雹!瞬間一片雪白 畫面曝光
2025.08.20 17:06
今(20)日下午,台灣多地出現罕見冰雹天氣,包含南投合歡山、台中市石岡、新社,以及新北市汐止區等地,皆在短時間內降下大量冰雹,民眾驚呼連連,紛紛拍照上傳社群,畫面彷如「下冰塊」的奇景,引發廣泛討論。

時事
今高溫上看36度!颱風「玲玲」有望今生成 專家:TD15生死有命
2025.08.19 07:41
今(19日)全台多雲到晴,大台北高溫有望上看36度以上,午後要慎防雷陣雨;至於熱帶性低壓TD15有望成今年12號颱風「玲玲」,氣象專家林得恩直言TD15環境處於既有利發展又不利發展限制夾擊,生死有命,最差狀況恐「就地正法」。

時事
又悶又熱!今起連3日水氣增加 中南部午後防雷雨轟炸
2025.08.17 07:29
南方雲系北移,今(17日)起連3日水氣增加,中南部午後留意大雨豪雨,氣溫上桃園以北、中南部小心36度以上高溫。

時事
5縣市高溫警示 專家提醒台附近有2熱帶擾動應繼續觀察
2025.08.16 07:39
今(16)日全台多為晴朗炎熱天氣,東半部高溫31至33度,西半部34至35度,桃竹及南部近山區可達36度,紫外線強烈。中央氣象署也針對全台5縣市發布高溫警示,提醒減少戶外活動並注意防曬補水。專家吳德榮po文提醒,南海及台灣東南方各有一熱帶擾動生成中,目前路徑顯示對台無影響,但模式仍有變化,需持續觀察。

時事
楊柳颱風「屌炸台灣」紅到國外!「雙球夾爆」氣象圖瘋傳 全網歪樓:尺寸驚人
2025.08.15 16:54
楊柳颱風13日自台東太麻里一帶登陸,夾帶每小時191公里的強風,一路橫掃,短短數小時後從台灣海峽離境。不過它留給台灣的,除了滿地災情,還有一張「令人想歪」的風場氣象圖。如今這張圖已紅台國外,引發廣大討論。

時事
楊柳颱風登陸!北北基風勢最猛時間曝光 粉專示警:大家自求多福
2025.08.13 14:33
中度颱風楊柳稍早正式登陸台灣,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氣象粉專今po文表示,這應該是這一兩年的侵台颱風裡,跑最快的幾個之一,他們也示警提到,北北基風最強的時候會落在颱風登陸到遠離海峽中線前,「換句話說就是下班時段,大家自求多福、小心注意。」

時事
颱風楊柳登陸地點「幾乎確定」 全台風雨攻略一張圖秒懂
2025.08.12 12:45
中央氣象署今(12)日針對中度颱風楊柳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預估下午就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氣象粉專今po文分析,「經過多次預報修正,楊柳幾乎確定將直擊台灣東部陸地!」他們也曬出一張「風雨時程全攻略圖」,讓大家可以秒懂接下來全台天氣變化。

時事
楊柳颱風「幾乎確定」侵台! 粉專分析曝放颱風假一大關鍵
2025.08.11 14:00
輕度颱風楊柳持續朝台灣前進,目前其預估路徑往南稍修,氣象粉專昨(10)日po文分析,指今年第2個侵台颱風,幾乎要確定了。至於是否會放颱風假,粉專則強調,「放假決策權在縣市長,但講句難聽,這種強度不用有什麼過度的期待。」

時事
颱風楊柳抵東部外海變巔峰狀態!估登陸花東 5地嚴防強風大雨
2025.08.11 13:02
楊柳颱風目前位於花蓮東南東方約1250公里海面上,過去6小時持續穩定向西移動。由於強風切變和乾燥空氣干擾,颱風的強烈環流主要集中在中心的南側,呈現頭輕腳重、不對稱的結構。

時事
楊柳颱風路徑再修正! 全台「這兩天」暴雨狂襲
2025.08.09 18:18
中央氣象署今(9日)公布最新路徑預測,第 11 號輕度颱風「楊柳」正朝台灣東南方海域逼近,未來兩天強度將略為增強,12日不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依目前預測,颱風將於13日、14日最接近台灣,各地降雨機率提高,北部及東部雨勢較明顯,路徑若再南修,南部與東部恐迎來更劇烈降雨。

時事
輕颱「楊柳」路徑北調了! 粉專:不利颱風生存
2025.08.08 16:45
輕颱楊柳今(8日)生成,目前恐直撲台灣而來,今下午其最新路徑潛勢稍微向北調整,強度減弱,環境上相對不利其發展,但由於他距離台灣仍遠,還要再看後續狀況。

時事
抓到原因了!手機天氣App老是不準 氣象署揭真相:少這2步驟
2025.08.08 11:05
許多智慧型手機會內建天氣預報功能的App,但大家是否有時覺得App上顯示的預報,和實際天氣有落差呢?中央氣象署發文說明「天氣預報是如何產生的」,手機內建的App和官方預報有什麼差別,關鍵在於App提供的資訊少了2個步驟,因此建議在使用上必須小心謹慎的解讀,也要多方參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