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3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人物
深度報導/讓光復成為動詞
2025.10.02 05:28
大水之後,從空拍圖看光復,像被抹上灰撲撲的顏料。在那之下,是人們曾經走過、住過、熱愛的地方。時間回到9月23日14點50分,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溢流,15點30分馬太鞍溪橋被沖斷,沒多久大水夾帶泥沙沖入光復街區。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1/先生罹癌拍下全家福 珍貴回憶被搶救回來
2025.10.01 05:28
「那天淹這麼高。」75歲的黃碧雲指著白色牆面上約莫120、130公分高的黑色水位線,剛巧落在神龕下方,再高一些,神像與牌位就會被捲進水裡,「隔天透早,我第一件事去看我的神明公媽,攏沒代誌,這次真正是神明公媽有保佑。」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2/她們在24小時內 能鏟土也能接睫毛
2025.10.01 05:28
9月26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第4天。相較於其後幾天「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這一天志工還不多。黃雯婷、蔡珉宸、林詩涵、張菀婷四人算是很早抵達的一批。4人之中,有幾位頂著完妝,但與她們手上的鏟子、腳上的雨鞋、溼透的衣服並不衝突。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3/洪災猛烈 10分鐘就讓校園變成孤島
2025.10.01 05:28
9月23日,下午3點半,光復商工突然停電。校長陳德明心想大事不妙,因為發電機在地下室,「代表水淹進來了。」學生活動中心是鄰近村民的避難收容所,當時已有許多村民在此避難。陳德明回憶當時收到的警報,「堰塞湖溢流,馬太鞍橋斷掉了,我那時候就警覺,趕快請同仁把民眾都引導到2樓,後來又通知我們,可能有第三波溢流,請趕快上到3樓。」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4/中午還營業的自助餐店 生財器具轉眼成廢鐵
2025.10.01 05:28
身型嬌小瘦削的林稚晴站在終於被撬開鐵門的店門口,看大女兒謝蔚庭與志工忙進忙出,把室內堆至小腿肚高度的軟爛稀泥一鏟一鏟往外送,微微出神。今早之前她要領取食物與水,還得從自家二樓攀窗到隔壁鄰居家後,才能下樓外出,可以循正常「門路」進出讓她心理與生理負擔都減輕不少。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5/狗沒了車沒了 百年中藥行也毀了
2025.10.01 05:28
置放藥材的抽屜,因水患被灌進泥沙,想要拉開清理卻被卡死,總使一身疲憊,鄭月喜依舊理性地做出判斷,「就這樣放著吧!以後沒有要經營,這些藥材也不打算再賣了。」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6/撤離通知只有國語和英語 原住民老人聽不懂
2025.09.30 11:59
早上10點,楊富海、蔡美枝夫婦才把家門口的淤泥清掉,身心俱疲,倚靠著屋外圍牆休息,客廳門口卡著一張沉重的大椅子,二人一時間沒力,拖不出來。他們晚上睡覺,必須用一座梯子架在屋外爬上2樓。梯子呢?「被借走了,所以我們先站在這裡。」楊富海說。那梯子不是他們家的,「淹水時漂過來,我撿來用,比較方便上樓。」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5/我沒救人 是龍眼樹救的
2025.09.30 11:59
「9月25日,淹水後第2次回家,別人跟我說,我才知道我家屋頂救了十幾個人。」王先生住在中正路一段,靠近光復鄉三角公園。9月23日下午3點多,水沿著筆直的中正路、林森路沖下,在他家附近匯集,再往下便是災情最慘的佛祖街。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4/印尼看護想起南亞大海嘯 「不是嚇到,是很嚇到。」
2025.09.30 11:59
謝順龍家有4台檳榔機,全放在一樓,被水淹壞,損失超過百萬元,他只說:「怪誰?怪自己,警戒不夠。」說起那天受困時在做什麼,太太江麗櫻笑著回:「在看水啦,這邊那麼大,那邊也那麼大。」夫妻平時跟孫子同住,孫子讀花中,剛好不在家。他倆談到淹水,總夾雜著呵呵的笑聲,謝順龍拿出剛被志工在家門前挖出的機車照片給我們看,說:「好有趣,像不像在尋寶?也不知道是誰的車。」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3/怪手化身諾亞方舟 一路救起20幾人
2025.09.30 11:59
「我感覺到車子緩緩上浮,然後開始不斷逆時針轉。我想控制方向盤讓車前進,完全都沒辦法。雨很大,但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放眼望去都是漂流的家具、汽車,沒有半個人。」憶起那日開車開進湍流中的場景,王鐘元語調平緩,卻依舊能從他的用字遣詞感受到當時的慌亂。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1/部落青年自救 我們知道哪裡有獨居的阿公、阿嬤
2025.09.30 11:59
大水之後,從空拍圖看光復,像被抹上灰撲撲的顏料。在那之下,是人們曾經走過、住過、熱愛的地方。時間回到9月23日14點50分,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溢流,15點30分馬太鞍溪橋被沖斷,沒多久大水夾帶泥沙沖入光復街區。

人物
深度報導/熱血是怎麼冷卻的 急診體制病危下的醫師出走潮
2025.09.28 05:28
日前過世的「超人醫師」徐超斌,是台灣急診專科創立初期的資深學長。當他在台東部落巡迴醫療時,一定沒預料到他的學弟妹在各大急診室裡,待的宛如是戰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