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拋出震盪彈,他用字明確地表示,自己的任期到2018年為止,「這是我最後一項公職,也是我最後一個任期。」從1998年接任央行總裁至2018年2月為止,合計約20年,他不僅僅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總裁,更挺過四任總統、14任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從行憲起算,總共有28任行政院長,彭淮南一人就歷任一半(而且到2018年可能還有第15任),是空前絕後的政壇奇蹟。
一個人在位子上那麼久,權力鞏固固若金湯,猶如獨立王國,當然會招致批評。彭淮南是「防守型」的央行總裁,他沒有參加歐美日央行瘋狂的量化寬鬆,也沒有像英國、印度年輕的總裁那樣銳意革新,央行在他手中逐漸老化、內化、官僚化,這些都是事實。但是,他緊緊顧好4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不容政治人物插手,帳上的債券都是「原汁雞湯」,乾淨透明,是台灣金融安定最穩定的力量。
問題是,彭淮南模式無法套用在新人身上,而且他的勝利方程式已經接近尾聲。每年1,800億元繳庫,上任至今總共繳稅2.95兆元,靠的是新台幣利率比美元利率要低的套利模式,如今不論是美元零利率,或是未來利率可能發生劇烈震盪,央行鉅額盈餘繳庫的魔術音樂都將要終止,屆時,國庫出現一個大洞,誰來補?
他卸任後,誰還有力量抵擋一波又一波來自藍綠兩黨政客的需索?現在浮出檯面的繼任人選,都有濃濃的政治派系味道,彭淮南的原汁雞湯,很容易被五鬼搬運,誰能保證不會被換成沒有營養的化學調味湯?
彭淮南20年的任期只剩1年多,從蔡英文、到彭淮南自己、到媒體與金融圈,大家都必須要仔細思考這3個問題:1,800億元繳庫如何繼續?外匯存底資產品質如何確保?要保證央行的專業與獨立,不能只有口頭,還需要甚麼具體行動?這是攸關台灣未來,最重要的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