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TRF自救聯盟以及自救會的中小企業主表示,部分在中國營運仍不錯的廠商由於不堪TRF的虧損,已經準備債留台灣、錢進大陸,因為他們在中國的營運還很不錯,但台灣的金融操作實在虧損太多錢,放棄台灣的公司也很正常。
業者表示,誤踩TRF的企業其實都是大多數都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在台灣部分都只留一、二十名財務以及行政部門員工,因此,她們如果要結束台灣的事業體,其實非常簡單,裁掉員工的成本也很低,總比賠掉數10億的選擇好。
TRF受災戶表示,「現在銀行實在逼得太緊,抽銀根也抽得太狠,這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再逼下去,只會讓我們放掉台灣的事業,債留台灣,錢進大陸,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結果。」
金控銀行高層表示,多數台灣的中小企業都是由銀行提供貸款承作TRF,在業者賠不出來的情形下,最後這些貸款很可能會變成呆帳,由於民營金控以及銀行承做TRF最積極,明年的獲利也因此備受考驗,至於企業則面臨倒閉的危機,根據TRF自救聯盟會員估計,每位會員虧損大多在1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以100位會員估算,光是自救聯盟的TRF虧損金額就超過1000億元。
除了自救聯盟以外,另一個TRF自救會成員也有100多人,由於自救會企業規模較小,以員工人數來說,自救會的企業多僅聘用10多名,因此,平均每位會員虧損金額也相對小(估計約在一億元附近)。
自救會主委莊小姐表示,自救會的企業由於規模更小,多數業者的金融專業程度比自救聯盟更低,財報幾乎都是由銀行協助假造,舉例來說,許多企業都是在銀行的建議下,花2、3萬元開設境外公司以及編製假財報,就連董事會同意購買TRF的決議也都是由銀行編造,因為依照規定這些文件都備齊以後才能買TRF。
過去幾年,許多國內的銀行因為銷售TRF大賺,如今,3000多家台灣引以自豪的中小企業和默默耕耘的民眾正在付出代價,麻煩的是,一旦這些企業倒閉,中國可能藉機低價收購,回頭再與台灣的同業競爭,對台灣經濟造成更嚴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