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台大醫學院餐廳盡是匆匆擦肩的白袍。白髮濯濯的陳耀昌步履有些佝僂,左手拎一只粉紅色的帆布袋,襯衫外罩著花綠圖騰的背心,如果戴上紅色尖角帽,就是散播歡樂散播愛的耶誕老人了。
血癌權威 信宿命不信養生
我們隨他去學校的餐廳用餐。當醫生的,早餐常一杯咖啡解決,午餐更是刻不容緩,近年他罹患了四高(血壓、血糖、血脂、尿酸),一忙就忘記吃藥,難得今日記性好,他喜滋滋地說:「我尬汝講,這藥仔開給一般病人要分上、下午吃,我嫌麻煩,全部一口吃掉,藥仔的週期沒規定,攏人為的啦!」
陳耀昌是台大醫學院血液腫瘤科權威、幹細胞研究先鋒,還首創獨立於檢調體系的法醫培育制度。17歲,他自台南一中保送台大醫科,34歲,完成台灣第一例自體及異體骨髓移植手術。白色巨塔裡,花開花落只道是尋常,他看診不穿白袍,不戴口罩,平常也不太運動,不迷信養生:「我很宿命論,反正生死有命,只要盡其在我,剩下的看天意。」
68歲的他,9年前在心臟裝了4根支架,4年前罹患攝護腺癌,放療7週後痊癒:「我不像一般癌症病人要花長時間調適,當醫生不會瞎操心。」至今,他身子硬朗,臉色紅潤,令人懷疑是否偷用幹細胞回春?事後方知,他對幹細胞被標榜「養顏益壽」頗有微詞:「誰不希望長生不老?但把重心放在老年人的再生醫療,助長了社會高齡化,徒增醫療負擔,加深世代不公平,理想來說,應該把這項技術拿來致力年輕人的自體免疫疾病。」
多族史觀 醫學文學混血兒
就遺傳學來說,混血能誕育強壯又美麗的結晶。陳耀昌是醫學與文學的混血兒,鑽研血液疾病之餘,7年前筆耕歷史小說,診斷台灣人並不全是炎黃子孫,乃是多族「混血」,他甚至臆測自己有荷蘭血統。他著有三本雜文集、二本長篇小說,今年剛以《傀儡花》榮獲「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獎金100萬元。評審委員平路說:「以一本書來建立史觀,具有開創與困難度,雖然非職業小說家出身,卻能有如此創新的表現,值得肯定。」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讚許:「對於歷史知識之理解也令我們這些專業歷史研究者佩服。」
《傀儡花》講述1867年的台灣原住民與洋人、漢人交手的恩怨情仇。陳耀昌在頒獎典禮上說:「台灣經過400年的不可承受之輕與不可承受之重,幾乎每個家庭都已流著原漢混合的血。」又說:「我嘗試藉助我的醫學背景,以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多元史觀的筆法寫出台灣史小說。」
早在2003年,他陸續在《財訊》寫專欄,膾炙人口的文章是〈周杰倫的基因密碼〉,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多擁有HLA-B27基因,大抵源自西北歐白人,而周杰倫出身的淡水,在17世紀被西班牙與荷蘭人統治三十年。HLA-B27又可細分成10種亞型,台灣原住民出現的比例也高。他因此大膽臆測周杰倫的祖先中有白人或原住民血統。
政治幻滅 改投奔歷史創作
他是個熱情的歷史控,前一秒用精神分析推斷鄭成功的死因,並非如史傳所言死於熱病或感染,而是自殘,下一秒解說墾丁「八寶公主廟」的真身另有其人。摯友王先生以「跨界休旅車」形容他多才多藝,還說:「他外表給人感覺冷冷的,其實骨子很熱情。」
高中他嗜讀《文星》,受李敖啟蒙,質疑威權,支持黨外運動,後來在醫學界的多項創舉則向胡適致敬:「我期許自己像他一樣當領航者。」29歲至31歲,他在芝加哥Rush大學鑽研骨髓移植,彼時戒嚴的故鄉風雨飄搖,相繼發生美麗島事件、林義雄血案,卻只能束手。
1986年民進黨成立,2000年政黨輪替,8年後兵敗如山倒。其間,他當過民進黨不分區國大代表、行政院顧問,06年陳水扁弊案爆發,他熱血驟冷,投入紅衫軍,又因厭倦藍綠惡鬥,組了紅黨:「2000年前、後的民進黨差太多,我比較懷念黨外時期,台灣好不容易出了個英雄,結果變那樣,我跟阿扁很熟,感觸很複雜,講白了,我這個人有點政治潔癖。」台大醫學院學長陳定信對他參政不以為然:「他的個性溫文、誠實,其實是不適合從政的。」
08年他被馬英九提名監委,遭立委費鴻泰揭穿婚外情緋聞,中箭落馬,他在備詢台上大方回應,跟元配已「緣起緣滅」。訪談間,他主動談起弘兼憲史的《黃昏流星群》,這部漫畫的故事梗概是:主人翁背負一段乏善可陳的婚約,暮年偶遇真愛,決定坦然面對,在行將就木前,渴望如流星綻放一次絢爛的光芒。這或許是他對真愛的告白,原來是愛情讓他充滿活力。
監委提名失利後,他承認自己是誤入歧途的政治低手。09年,他投奔歷史創作,熱血有了新流向:「寫小說不是我第一順位,政治熱血冷掉才遞補上來,搞政治需要群眾力挺,創作只要一個人。」
感性溫柔 盼挽救燦爛生命
在政治上慘跌一跤,行醫50年沒惹出糾紛,陳耀昌頗有老派醫師的骨氣。病患林淑婉說:「我問他可不可以用住院申請保險理賠,他說不配合,還說:『沒必要住院就不要住,把資源留給其他需要的人。』6年前我罹癌,他沒有危言聳聽,反而觀察我臉書找話題鼓勵,有次看診,他跟我小孩說:『你是很會畫畫的那一個嗎?你媽媽很勇敢喔。』聽了好溫馨。還有一次我在候診,病人剛走,他馬上叫護士追出來叮嚀病人,有些名醫超高傲,看完病就不管你了,但他對人很感性,又有溫度。」
問起行醫生涯有無印象深刻的案例?他皺眉,清了清嗓:「有1個白血病的女孩子,懷孕3個月,為了保命只好先流產,化療後,她仍想懷孕,反倒是婆婆怕小孩一出生就沒有媽媽要我勸阻她,她回我:『男人都想盡辦法要留下自己的骨肉,為什麼我不可以?』當下很震撼,如果你是醫生,會怎麼做?」女病患順利產下女嬰,產後也接受陳耀昌的骨髓移植手術,3個月後順利出院,再2個月,竟因食道氣管廔管住院,病情加劇,30出頭就走了。
「多年後巧遇她先生,拿來一張照片,說女兒考上柏克萊大學,照片裡父女倆笑得好開心。後來在醫學院開課,每次跟學生探討這案例,都有不同的結論,這正是醫學倫理的困境。」他日後投身幹細胞研究,正是希望能挽救更多年輕燦爛的生命。
楷模世家 府城鄰里皆讚譽
陳耀昌出身台南,排行老大,下有2弟1妹,爸媽分別是醫師和藥師,「我保送台大那年,弟妹也是國、高中聯考的狀元,鄰居稱讚是楷模。爸爸出身清寒,小時候絞麻繩貼補家計,想讀書就躲去太子廟,為了報恩,他看診遇上窮人都算便宜,我媽是鳳山望族,本來在高雄女中當老師。我們家有一點黨外思想,90年代民進黨還沒執政,爸媽綁白布條跟我一起上街頭遊行。」
爸爸對底層庶民的體恤,對威權主義的抗衡,助長了他胸中的社會主義火種。記憶中,爸爸總像蜜蜂奔忙,三餐不固定,病人有所需,便提診療包外診,幾乎全年無休,「我們去電影院,他沒有一次看到結局,半夜被病人敲門更是家常便飯。」日後他當了醫生,依舊如此。
興趣駁雜 家庭事業難兩全
柯文哲前年出席陳耀昌新書發表會,當眾虧他生性浪漫:「女人比較多,有興趣的領域也較多。」他也曾藉文字向孩子懺情:「雖然家庭革命無罪,但青春莽動有悔。多年來因爸爸興趣過雜,兼又身體力行,因此給你們的時間太少。」一代名醫付出的代價何其大,濟世與齊家,不免顧此失彼。
有陣子他努力追流行,兒子迷寶可夢,就買遊戲機陪著玩,也帶小孩上電影院:「7年前寫起小說,在家時間變多,現在反而我想看電影,他們不想了,呵呵。」2段婚姻生下6個小孩,沒半個讀醫,他很開明:「我不認為念科學的,會比念文史的容易找工作。」
我們漫步在華山特區,途經一位癱坐電動輪椅、戴呼吸器的路人,陳耀昌兩眼炯炯一瞧,便推敲起病因:「我尬汝講,這可能是先天性肌肉萎縮症,或是漸凍人。」我發覺他慣用「我尬汝講」當開場白,頗有厝邊歐吉桑的親切,那像是故事的開頭,也或許是他研究熱情的另一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