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H開展的第二天,日內瓦刮起了罕見的強風。風勢吹過日內瓦湖面,波濤大作。有目擊者形容,凶猛的浪花一波一波直接拍打上岸,聲勢極為驚人,讓人以為連湖也會起海嘯呢!
而就在同一個時間,瑞士鐘錶業也掀起了一陣翻天巨浪。
過去,利用SIHH開展期間在日內瓦插花做生意的「非SIHH陣營」品牌,行事大多低調,就是把客人或媒體接到自己的展場看看新錶。然而今年不一樣。甫接下LVMH集團旗下三大品牌總主導權的Jean-Claude Biver,在日內瓦湖上租下一艘遊輪,佈置成HUBLOT、ZENITH與TAG HEUER三個品牌的展示館,命名為「Geneva Days」錶展,開放讓所有民眾錶迷登船參觀。開幕當晚,還舉辦了盛大的派對,並邀請日內瓦市長Guillaume Barazzone前往共同剪綵。完全符合Mr. Biver的個性,既然要搞,就要搞到最大。
然而,此舉果然觸怒了SIHH陣營。現年82歲的錶壇大老Franco Cologni(歷峰董事會成員,曾任卡地亞、江詩丹頓與沛納海總裁),忍不住發了一封公開信,指名道姓地揶揄了Jean-Claude Biver一番。
為什麼這艘停在日內瓦湖畔的船,會掀起瑞士錶壇高層如此劇烈的反應?
這一次到日內瓦採訪,剛好帶了新人(我們家「菜編」還有拍攝影片的攝影師,都是第一次去瑞士錶展)前去,我這個已經去過16次的老骨頭,自然得領他們去認識一下環境。逛到這艘船面前時,我也都忍不住感嘆了一下,說:「難道SIHH最美好的年代真的已經過去了?連這艘船都被LVMH佔領了?」
是的,這艘船曾經是SIHH的,叫做After Hours,是主辨方在SIHH舉行期間,用來招待所有賓客,在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之後,前去喝一杯、放鬆狂歡的地方。這艘三層樓的船,裡面有賭場(每個人進場獲得1千元代幣,賭好玩的)、舞廳、雪茄館,還有一間Live House。當年,即使是在強烈的時差之下(晚餐都是邊吃邊睡),但只要有人邀約「等一下要不要去船」則大多數人仍忍不了誘惑。現場如同SIHH場內的高規格待遇,香檳、威士忌、雪茄無限量供應,我們會在賭場裡放肆地賭博(反正也不是真的錢),擠在舞台前尖叫熱舞(台灣團永遠是玩最瘋的那群)。很多屬於SIHH的故事,也都是在After Hours發生的。例如,誰醉到叫救護車(對不起XX,我又報料了一次);或是誰贏了幾萬塊但很想回飯店睡覺只好一次show hand結果又贏了全場尖叫的戰績。
這艘船,的確是SIHH歷史的一部分,也是SIHH會如此獨特,如此不凡的原因之一。從2002年首度赴SIHH採訪開始,我覺得船最好玩的時期大約一直持續到2010年左右吧,這艘船也同時見證瑞士高級製錶一路飆上業績顛峰的輝煌歷史。後來,年紀愈來愈大也就只想早點回飯店睡覺了,過去這幾年我再也沒上去過。結果,去年SIHH終於(在預算的考量之下?)把船的租約停掉了。然後,今年就被LVMH的Mr. Biver接手拿去運用了。
這算不算趁人之危呢?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個自由競爭的開放市場,大家也就是各憑本事做生意呀!
如果是在巴塞爾錶展,那的確是。但SIHH的例子比較不同。當初,幾個品牌從巴塞爾錶展獨立而出,為了是建立一個更私密更尊貴的展覽模式,他們費了不少心血才成功建立起SIHH的地位,每年花費驚人的預算,把全世界的錶商、客人與媒體聚集到日內瓦,讓僅僅十幾個品牌展出的SIHH,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因此,對於在SIHH舉行期間,同步到日內瓦插花搶生意的品牌,SIHH難免要覺得委屈,抱怨被吃了豆腐。
不過,SIHH也持續在改變中。其中最巨大的改變,就是今年首度對外開放,展期最後一天提供售票入場,當天吸引了大約2,500位錶迷進入參觀。另外,各大品牌今年也首度展現「完全擁抱數位媒體」的開放姿態,品牌自己做網路直播,自己拍攝影片提供數位內容,展場內還有許多品牌都設置了數位的互動專區。積家並且利用開放日,掃瞄每一位進入他們展館參觀的錶迷,並且追蹤他們感興趣的櫃子,藉以了解客人的喜好,收集數據。另外,許多過去不會被邀請進入的「網紅」與「部落客」,今年也都成為座上嘉賓了。所以說,有這麼多正在進行中的改變,如果明年的SIHH又提出全新做法,我不會覺得驚訝。
相對的,我們這些過去被尊為貴賓的所謂「傳統媒體」,也面臨全新的挑戰。對此我有著深刻的覺醒,只能逼自己粉墨登場,露臉上鏡頭。就算當不成網紅,至少也要夠資格當一個數位內容的採訪者吧!
在這個劇烈改變的時代,墨守成規只會被淘汰而已。錶展、品牌、經理人、錶店、媒體,大家都是。
觀賞我們在SIHH現場所做的「什麼是SIHH?」影音報導。
SIHH 2017 系列報導 Part 1:SIHH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