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墨西哥人天性達觀,對於川普將在美墨邊境築牆一事起初仍可開玩笑,說「川普築牆,墨西哥人鑿地道」。然而,當川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後,墨西哥人的態度便從輕鬆轉成嚴肅,甚至激動,意識到這道切斷彼此信任的牆築定了,而美墨昔日的恩怨情仇也將一一浮現。
美墨紛爭 其來已久
1821年,墨西哥脫離西班牙獨立後,以贈予土地為號召,鼓勵美國人移入德克薩斯(Texas)開墾。孰知,移居德克薩斯的美國人竟於1835年發動改變,建立德克薩斯共和國。爾後,德克薩斯與墨西哥之間,因邊界劃分不清時而起紛爭,墨西哥有意再次併吞德克薩斯,但德克薩斯卻於1845年併入美國領土,成為美國第28州。
美墨雙方因德克薩斯事件而於1846年爆發戰爭,墨西哥大敗,邊境失守,美國軍隊長驅直入攻進墨西哥城,墨西哥政府只好求和,簽下「瓜達露佩-伊達爾戈條約」(Tratado de Guadalupe Hidalgo), 墨西哥不僅永久喪失德克薩斯,還割讓上加利福尼亞(Alta California)、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大半,以及部分懷俄明和堪薩斯,還得支付美國1825萬美元作為補償。因這場美墨戰爭,墨西哥喪失了二分之一的領土,而今日長達3142公里的美墨邊界又在彼時確定。
正因這樣的歷史淵源,觀光客在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州時,應可感受到濃烈的墨西哥文化,路名街牌是西班牙文,生活形態散發墨式風情,居民亦以墨裔居多,西班牙語彷彿官方語言。
美墨邊境並非如外界所言,墨西哥人因這段不堪的歷史,而故意越界回到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美墨邊境亦非如川普所認定,是犯罪之域,充滿毒梟、偷渡客及俗稱「郊狼」的人蛇集團,因而成為數以萬計的無名塚。美墨邊境不只保稅工廠林立,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邊境,美墨雙方為了工作、洽商、就學、採購、旅遊等目的,每天至少有1萬5000輛卡車、30萬輛汽車、100萬人次穿梭邊境,邊境的商業利益每日達10億美元。
美墨邊境尚有溫情、有人性,還有一些你我所不知道的故事,而那是川普看不到的真相。
污名以外 生機勃勃
位於美墨邊境的亞爾塔沙漠(Desierto de Altar),橫跨在墨西哥索諾拉(Sonora)州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這裡有沙礫地質與火山地形,再加上日夜溫差大,與月球環境頗為相似,因此,在1965至1970年間,被美國太空總署挑選為阿波羅計畫的太空人訓練地,實現人類登陸月球的夢想。訓練地主要位於墨西哥境內,事後墨西哥政府將此地規劃為保留區,彷彿憑弔阿波羅計畫的成敗任務。
在索諾拉與亞利桑那各有一個名為納科(Naco)的小鎮。每年春天,兩鎮隔著邊境圍牆合辦「兩國慶典」(Fiesta Bi-Nacional)。自1979年起,另類的排球賽成為「兩國慶典」的重頭戲,藉以維持兩國友好關係。雙方居民將柵欄當成排球的球網,將球托來托去,除了不能換場外,其他全遵照正式比賽規則。未來圍牆加高、加厚後,將剝奪兩鎮居民的歡笑,恐難再以柵欄為界,舉行如此顛覆性的排球友誼賽,象徵兩國友愛團結的精神。
自由、民主係美國所謂的「普世價值」,然而,自由在美墨邊境卻是十分奢侈。1994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設立第一道圍牆,墨西哥提華納(Tijuana)與美國聖地牙哥之間的柵欄高達4公尺,一直綿延到海灘。被柵欄阻隔而無法團聚的家人,僅能隔著柵欄相互噓寒問暖,或利用周末到海灘的「友誼公園」(El Parque de la Amistad)隔著柵欄聚會與玩排球。
圍牆高築 至親難觸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親人見面相視,卻無法擁抱!2013年,這道柵欄的鐵門首次開啟,讓提華納與聖地牙哥兩市的市長夫人得以握手寒暄。當媒體焦點放在官夫人身上之際,一名墨裔男子說出心聲,希望這道門能再度開發啟,讓他有機會擁抱仍留在墨西哥的女兒。
在「邊界天使」(Ángeles de la Frontera)組織的奔走下,美方終於同意6個家庭的申請,於2015年4月30日墨西哥兒童節,開啟鐵門20分鐘,允許分隔兩地的親人相互擁抱幾分鐘,那遲來的親人擁抱無不令在場人士動容,這道門因而被稱為「希望之門」(La puerta de la esperanza)。2016年,這道「希望之門」又分別在4月30日與11月19日開啟。如今川普執意築牆,「希望之門」未來能否再度開啟充滿變數。
在美墨之間夾著一個名為「托荷諾.歐登」(Tohono O'odham)的印地安保留區,面積僅120萬平方公頃,居民約2萬人,為少數民族托荷諾.歐登,其原意即為「沙漠民族」,至今仍過著半漂泊的傳統生活。1995年,邊境圍牆由加利福尼亞州延伸至亞利桑那州,也把「托荷諾.歐登」保留區劃分為二,居民從此失去自由,為了採集和狩獵必須攜帶護照。毋庸置疑,新牆築好後勢必再度破壞多荷諾人的傳統文化與生活資源。
這道牆宣示了國家主權,冷冷地阻絕來自南邊的希望與熱情。除了引起政治話題外,牆縫間還砌築了許多故事,值得探索。
作者簡介:陳小雀
現為淡江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以推廣拉丁美洲文化為志業,足跡遍及拉美各國,出身標準的學院派,卻喜歡反向思考,寫論文像散文,寫散文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