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5 19:11 臺北時間

【山谷中的大象】「哥兒們」的矽谷 性別歧視成了視而不見的「大象」

mm-logo
時事
【山谷中的大象】「哥兒們」的矽谷 性別歧視成了視而不見的「大象」
矽谷科技業是人人稱羨的工作,立足矽谷彷彿就代表時髦、創新、勇於挑戰窠臼。不過科技業在美國卻也是性別歧視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一位前Uber女工程師,最近公開發文,批判Uber充滿男性沙文主義的公司文化,不只主管對她性騷擾,公司對她的舉報也是視而不見。

又是Uber!女工程師控職場「惡劣」歧視

美國科技新貴Uber,最近連番成為眾矢之的。
原本在Uber擔任軟體工程師的蘇珊佛勒(Susan Fowler),上週末在部落格指控Uber充斥對女性歧視的公司文化,導致大批女性職員出走。
前Uber工程師蘇珊佛勒在自己推特帳號轉發部落格文章,回顧自己在Uber經歷飽受性別歧視、「非常非常怪異」的一年。
這個消息在美國矽谷掀起了不小騷動,網路上也有人發起「自刪Uber帳號」的抵制行動。也迫使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不得不展開大動作,宣布由前美國司法部長霍德(Eric Holder)以及赫芬頓郵報發行人亞麗安娜赫芬頓帶頭組成的調查小組,對這些指控進行調查。
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宣佈對公司科技部門嚴重的性別比例差異展開調查。從員工在部落格文章對公司內部性別歧視的描述,不難理解為何女員工紛紛求去。(圖為2016年6月卡拉尼克參加柏林NOAH網路大會,東方IC)

舉報無效 人資部門對指控視而不見

蘇珊佛勒原本在Uber擔任SRE(site reliablity engineer,網站可靠性工程師,負責維運網站在雲端平台上儲存的服務),她這篇名為「回顧我在Uber非常、非常奇怪的一年」的部落格文章說到,從她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她的主管就在線上試圖和她情色聊天,發訊息告訴她「自己關係很開放」,想和她發生性關係。
當她向人事部門提出報告,人事部卻告訴她,這位主管只是「初犯」、而且「工作表現良好」,還說如果不希望因此得到不良的工作表現評等,應該要申請轉調其他職位。事後佛勒發現其他女性也曾提報過用一位主管的不當行為,每一次得到的回應都是「只是初犯」,而無任何的懲處。
她也曾提到公司性別歧視的諸多例子,像是部門裡原本給員工訂製的皮外套,女員工的皮外套卻被取消了,「因為女性人數太少、訂製費用太貴」(該部門只有六位女性、一百五十多位男性),當她向主管抱怨不公平時,主管的說法竟然是,因為男性人數多可以得到很大的折扣,如果女性要講公平的話,就應該去找一樣價格的皮衣。
她也提到她的部門在她剛加入時女性比例是25%,到她離職時只剩下3%。
這對原本就因為充斥「大男人」文化而惡名昭彰的Uber而言,又是一次重擊。 不過,一些媒體也質疑,在矽谷科技業的巨頭的公司文化,有嚴重歧視的又豈止是Uber一家?

科技女:這些人是活在穴居時代嗎

對矽谷科技界的女性來說,真正讓她們難以釋懷或許不是佛勒提出的指控,而是科技業表現出「震怒」的無辜貌。
手機軟體開發工程師的Cate Huston說,她對佛勒公開出來指控有點意外,畢竟女性勇於出面自己要付出的代價不小,但是,她對指控的內容一點也不意外。「發生這種事情我會意外嗎?不會。這種事發生在Uber我會意外嗎?見鬼了,當然不會。」「這些人是活在穴居時代嗎?」
蘇珊佛勒的指控在科技界工作的女性之間引起很大的迴響,一些研究調查看來,她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個案。
根據一項2016年「山谷中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Valley,指的自然是存在於矽谷中性別歧視這頭被視而不見的大象)的調查,60%的矽谷女性曾經歷過非其所願的性邀約。
在受訪220名女性科技人當中,87%見證職場中同事對女性的貶抑評論。其中將近四成的人不敢向上司報告,擔心損害到自己的工作機會。
太強硬?太軟弱?:84%的受訪女科技人曾被告知自己「太過強勢」,超過半數受訪者還遭遇不止一次。(取自elephantinthevalley.com)

我剛工作時,曾是某個職位的人選之一。人事主管清楚告訴我,如果我跟他睡覺,等他升官時就會把我擢升為他的「第一副手」。
有受訪者說,她第一次和公司執行長到外地出差時,拒絕了執行長的性邀約,「之後我再也沒有和執行長出差的機會,這影響到我工作上的表現。」
矽谷性別歧視的問題,在2015年因為前Reddit執行長鮑康如(Ellen Pao)控訴前雇主凱鵬華盈(KPCB)創投顧問公司因性別因素不予升遷並將她解僱的案件而引發科技界的重視。
鮑康如這次也在推特發文對佛勒表示支持,她說「一個女性在一家公司裡的發生的情況,其實也是許多女性、許多人在許多公司裡會發生的情況。」
2015年因指控前雇主性別歧視的官司而聲名大噪的鮑康如。去年九月接受訪問時表示,投資人與創業家對矽谷科技業欠缺多元性如此冷漠無感,正好說明了風險投資在制度上的失能。(東方IC)

「哥兒們」的矽谷 科技女性求職障礙重重

科技業一向被視為「宅男」產業,職場的性別歧視自然與它男性為主的職場文化難脫關係。在英文裡甚至有brogrammer(brother加上programmer)這個詞,形容程序員們像哥兒們一樣的關係,彷彿寫程式是男性專屬的工作。
根據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這星期給公司員工的備忘錄,Uber公司裡科技部門的女性比例只有15%,其他科技巨頭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根據2015年紀錄片《編程:清除性別落差》(Code:Debugging the Gender Gap)的調查,在科技公司負責軟體程式設計的女性比例,在蘋果為20%,推特是10%,谷歌是17%,臉書則是15%。
這種科技界性別的巨大落差成因可說是從小開始,從我們的學校教育到父母給孩子買的玩具,目標似乎都在打消女孩子學習程式的興趣。即使是在美國,社會上對女科技人也仍存在著結構性的嚴重偏見(根據統計,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各大頂尖名校中,畢業生的男女薪資差異最大的學校。)連美國的川普總統的頭號幕僚巴農,過去也曾鼓吹女性「先天數學能力不足」的鬼話。
這種結構上的不利因素,讓女性進入科技業由難以跨越的障礙和門檻,即使就職之後也很容易因適應不良而被迫離開。如此的惡性循環,自然讓人感慨矽谷的女生都哪去了。
在Netflix上映的紀錄片《編程:清除性別落差》探討女性在數位學習與職場上的差別待遇。(CODE: Debugging the Gender Gap Trailer)
參考資料:
Does Silicon Valley have a sexism problem? (BBC)
The Sexism Described in Uber Employee's Report Is Why Women Leave Tech—Or Don't Enter at All(The Slate)
Not Just Uber: 'Code: Debugging The Gender Gap' Confirms How Crazy Inappropriate And Sexist The Tech World Currently Is(decider.com)
A viral blog post is forcing Uber to address its sexism problem(Vox)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