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給李惠仁,通常鈴響3聲以內就接了,彷彿還保持著新聞線上的緊湊節奏。聽到約訪,他聲音拔高8度大笑,爽快答應。採訪就座,他豪氣說:「來吧!什麼都可以問。」彷彿一切都攤開在陽光下,遲疑幾秒,又說:「小孩的事情就不要談了。」
2011年,《不能戳的祕密》在網路上免費公開,片中他到南部養雞場撿病死雞、解剖送驗、寫信詢問國外禽流感實驗室,推測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H5N2已在台灣蔓延開來,但農委會官員、學者卻矢口否認;2014年又推出續集《不能戳的祕密2:國家機器》,紀錄他衝撞政府機關,凸顯國家機器試圖掩蓋真相的荒謬過程。前者獲卓越新聞獎「電視類調查報導獎」,後者獲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
有新聞魂的人,才會對追蹤公共議題有這麼大熱忱。
從2004年還在當電視台攝影記者時報導禽流感,發現官員的說法和他採訪的結果不同,開始調查至今,算起來竟有13年,從連英文infection(感染)都看不懂,到可以跟局長對質科學檢驗數據。好友馮賢賢說:「有新聞魂的人,才會對追蹤公共議題有這麼大熱忱,他的戰鬥力非常強。」
「槓上農委會」的標籤如影隨形地跟著他。那段時間他常接到恐嚇電話,「你家有幾個人、住哪裡我都知道!」這沒有讓李惠仁選擇噤聲,只是從此不在公開場合提到家人,也不在臉書上講私事、曬小孩。「我把電話用google查詢比對,發現那個電話跟農委會的人有關。但他們頂多也只能這樣吧!台灣又不是中國大陸,2個多月後就沒了。」
為什麼防疫會議一定要選在風景名勝地區、大飯店?
近來禽流感疫情再度升溫。採訪這天,又爆出防檢局防疫會議只開半天,其他時間都在吃喝玩樂的新聞,玩樂行程包括:騎馬、參觀蔣公行館、去吃活魚三吃。李惠仁有點無奈:「去年8月我才在臉書上提醒農委會,玩夠了哦!這是長久以來的陋習,為什麼防疫會議一定要選在風景名勝地區、大飯店?那時防檢局長黃㯖昌還說我說謊、打擊防疫士氣,現在立委質詢,又硬拗說馬也是動物的一種。我們的公務員就是這樣,傲慢、硬拗、說謊。」他說整個產官學界關係盤根錯節,除了資源經費,利益最龐大的還有疫苗、藥物。專家學者兼任藥審委員或藥廠顧問,有了位置又拿到好處,便聯手為利益背書,為政府護航。
他26歲退伍後開始當電視台攝影記者,正逢解嚴後的民主化浪潮與劇烈的社會改變,核四、蘇建和冤案、921大地震、第一次總統直選,種種重大社會事件都採訪報導過,「小時候都是老三台,好不容易有線電視起來,所以我們很衝,大家都很有熱情,覺得新聞可以傳遞真實。」
與其在這邊等死,不如出去找死,找死還有一點機會。
然而媒體從封閉到開放,再到商業化,不過短短10餘年,充滿理想的記者面臨的是業配新聞的現實。李惠仁印象很深刻,有次採訪消費者投訴被瘦身公司花言巧語欺騙,但因為瘦身公司砸了大把廣告預算,記者一一被召回,受害者根本發不了聲。他的大嗓門急促起來:「你如果是那個人不會很幹嗎?什麼媒體第四權!笑死人!」
2008年,他父親突然心律不整,昏迷休克,進加護病房急救,他才驚覺,從前護衛整個家庭的碩大身影變得乾癟瘦小,讓他幾乎認不出來,「我用掉所有假,在醫院陪爸爸,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父親倒下這年,他39歲,他記得很清楚:這年2月12日,當電視台都在爭相報導連戰抱金孫的新聞,他在辦公室裡聽到總編輯怒吼:「你是豬啊!為什麼別台有拍到連方瑀從一品大廈走出來,你們沒有?去想辦法給我補回來!」像是在寒冬中清醒,他當下決定辭職,不願看到新聞充斥沒有價值的訊息。
離職後他向公視提案,拍了紀錄電視新聞攝影記者心路歷程的紀錄片《睜開左眼》。片中一名記者說:「與其在這邊等死,不如出去找死,找死還有一點機會。」這句話就像是李惠仁當下的生命註腳,他真的離開舒適圈,出去找機會了。他說,當時真的是鬆了一口氣。
最愉快的就是找到真相、關鍵拼圖拼上去那一刻。
他開始當一個獨立調查報導者,用60分鐘以上的紀錄片取代過去短短一分半的電視台報導,像是復仇。但獨立以來的日子,收入不若以往商業電視台,他得接拍婚禮攝影、做些能賺錢的活兒,偶爾媽媽擔心他,也會偷塞1、2萬元。
以為他壓力大又辛苦,李惠仁卻說自己拍每部片都非常快樂。他一臉笑嘻嘻:「我都把《不能戳的祕密》當作調劑身心,做完一部片子的空檔,就來戳一下。做調查要找證據,當你找到證據時,會想:被我抓到了吼!最愉快的就是找到真相、關鍵拼圖拼上去那一刻。你說累嗎?其實蠻好玩,蠻調劑的啊!」
他就像童話「國王的新衣」裡的孩子,敢於嘲笑沒穿衣服的國王。馮賢賢說:「在我們的文化裡,不鄉愿是不容易的。台灣社會迷戀學者,他們得到非常多資源,擁有超大發言權,但他們的行為很少被檢視。他揭發學界系統性地為政府護航,為了自己的學術利益而作弊。他不怕被貼標籤,也從來不會抱怨沒錢、經營困難,可能因為太太、小孩都很支持他。他父親對於他養成健康的性格很有幫助。」
李惠仁出生彰化鹿港,是家中長子,上面有2個姊姊,在國小擔任自然科學老師的父親不時出題考驗他的想像力。小三時,父親問他,瓜子殼掉到藤椅縫隙裡該怎麼辦?一般人憑直覺可能想到用筷子夾出,但只要把椅子翻過來、搖一搖,就會掉出來,「這對我影響很大,你習慣用『拿出來』去思考,就會被制約。」
禽流感是人禍,是那些做決策的人害的。
他一直沒忘記要打破框架,不被制約。高中住宿時,他覺得宿舍供應的食物差,又要強制繳費,很不合理,聯合全宿舍學長姊發動「罷食」。食物確實變得更好吃,但李惠仁下學期便被趕出宿舍。念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他用抽象設計取代實做縫製,但顛覆性的作品不被老師接受,他索性退學,拒絕僵化的教育體制。
2001年在民視製作專題新聞時,他偶然看到林濁水的文章說《南海血書》裡描述越南赤化後難民吃人腦喝人血,或慘死共產黨暴政下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我跟主管高人傑一起拍了專題《1979南海神話》,好不容易找到原作者朱桂,他承認是他虛構的。」這部片戳破了威權時代反共宣傳教育的謊言。專題拍完不久,朱桂就死了,李惠仁至今仍覺得那是他當記者時期的重要貢獻。
《不能戳的祕密》連續戳破政府謊言,掀起大浪。問他為何特別不能忍受謊言?他激動起來:「為什麼我們能夠忍受政治人物說謊呢?川普的幕僚因為說謊就下台了,為什麼人民這麼容易被馴服?」是父親的影響?他語調馬上溫柔和緩下來:「我爸爸以前在學校也是不合群的老師。」每當遇到跟廠商利益有關的事情,父親總不願意配合。
相對於敢衝敢言的外在形象,家庭是他心中最私密柔軟的一塊。2個多月前,他父親剛過世,說到這裡,李惠仁的眼淚啪啪流下來,「影響我離開主流媒體的節點是我爸,這幾年,他知道我做這些事,特地把報紙剪下來,壓在茶几下面。雖然他沒說什麼,但我覺得他是感到驕傲的,至少我沒讓他丟臉。」
2012年,農委會承認隱匿疫情;今年,H7N9出現第一起台灣人死亡案例。但無奈多於猜中的成就感,他說:「這麼多年來,禽流感是人禍,是那些做決策的人害的。國家在這樣的文官制度裡原地踏步,我覺得這跟人誠不誠實、傲不傲慢有關。我會想,我做這些事還可以做多久?我打算做到不能做,沒有力氣為止。」
再弱的雞蛋,只要有了空隙,力量就可以滲透進去。
《不能戳的祕密》第3集預計今年完成:「第3集我要聚焦在學界跟官僚體系互相的『合作』上,有太多重要的問題要披露,最難的是資料,我足足等了4年才拿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了。」他笑說,希望不要再拍第4集,表示沒有祕密了,可以拍更多其他題材。
像是為了做好準備,李惠仁總是凌晨4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到哪都可以呼呼大睡。他萬年身穿同樣的卡其色工作服,這麼一來就不用花任何心思打扮,時間都拿去調查和衝撞體制,「我去年成立電影工作室,國稅局問我營業項目是什麼?我說很多耶!除了犯法的事情不做,其他都做。國稅局人員看著我說:那最主要的呢?我就說:罵政府啊!」說完,他又誇張地哈哈笑起來。
擺明與官鬥,李惠仁總是一副沒在怕的樣子,「那道牆雖然很堅硬很厚實,但愈多人接力不斷去推,一定會鬆動。只要牆有了空隙,再弱的雞蛋,力量都可以滲透進去。」
他最近又要拍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意識形態和言論控制,這次他拋擲雞蛋撞向高牆的對象,又變成對岸了。
李惠仁
- 出生 1969年生於彰化鹿港
- 學歷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
※作品
- 2004年 《危雞危機》獲曾虛白新聞獎新聞公共服務獎
- 2011年 《不能戳的祕密》獲卓越新聞獎電視類調查報導獎
- 2012年 《寄居蟹的諾亞方舟》獲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導播
- 2014年 《不能戳的祕密2:國家機器》獲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