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6 22:59 臺北時間

美國共居正夯 「不僅終結孤單 還能救你一命」

mm-logo
時事
建築師Grace Kim在Ted演說,提倡共居生活。(翻攝Ted)
建築師Grace Kim在Ted演說,提倡共居生活。(翻攝Ted)
單身不會殺人,孤獨卻會。多項研究顯示,社交孤立會導致死亡機率增加約三成,但在現代社會裡,孤單已成為一種越來越嚴重的流行病。
為了終結孤單,美國開始興起一種共居運動(cohousing movement),除了私人空間之外,家庭或個人在同一間屋子也享有互動空間,一名設計這種公寓的建築師甚至說,共居可以救你一命。
美國前衛生局局長Vivek Murthy說,孤獨是美國最普遍的健康問題。自1980年代以來,自認寂寞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從20%倍增至40%。
當前,有越來越多美國人獨居,這也是美國人死亡年齡提前的原因之一。約三分之一65歲以上的美國人獨住,85歲以上的美國人更有半數獨居。罹患焦慮症或憂鬱症的人,更容易感到寂寞。
研究顯示,社交孤立對人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心理和情緒後果。缺乏社交聯繫,可能會擾亂睡眠模式、改變免疫系統、更容易有發炎症狀,壓力賀爾蒙提高。還有一項研究指出,孤立增加心臟病風險29%,中風機率32%,死亡率更提高約30%。
建築師(Grace Kim)認為,靠著改變住宅的設計,就可解決這個問題,她在TED 2017演講中說,「寂寞可能是我們建築環境造成的後果。」
Kim設計的共居公寓中,各家庭或個體擁有獨立起居室和臥房,也有共同使用的空間。(翻攝Citytank)
她表示,在一般典型的住屋中,即使是夫婦或家庭,也可能陷於社交孤立的狀態,住戶彼此之間幾乎不來往。在公寓建築中,即使在電梯裡遇到鄰居,對方更可能正盯著手機,而不是展開對話。
推廣共居的金身體力行,她模仿50年前開始萌芽的丹麥共居社區,在西雅圖設計了一間共居社區,自己在裡面工作、生活。在這片天地裡,家庭或個體有自己的家,但另外享有互動的空間。
從外表看上去,這個社區就如同任何小型公寓,裡面的9間公寓各有獨自的客廳、臥室、廚房和衛浴,另外有一間共同使用的公共屋子和庭院。
這間Common提供的共居公寓,位於美國布魯克林,每月租金合台幣54000-58000。(翻攝Common)
在公共屋子裡,所有人一週三次共進晚餐,輪流煮飯。金每一個半月負責煮一次,其他兩次,她則協助備料、清洗碗盤、整理廚房。「其他夜裡,我只要人出現就好了,和鄰居一起吃飯,閒聊。」
奇妙地,共進晚餐會產生更多連結,「我們發現,當大家一起吃飯時,會開始計畫更多共同活動,」金說。「當我們一起用餐,會分享更多事情,也會開始照料其他人的孩子,把家裡的電動工具借給別人,或彼此借用車子。」
有些共居社區的形式和金設計的不同,例如另一個致力於打造更有彈性、具社區概念居住環境的Common,則提供附裝潢的臥房,每週有專人打掃。
其他社區則把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結合在一起,在舊金山灣區,貴得嚇人的租金給了人們另一個共居的動機,OpenDoor把老舊大廈改建成共居的住宅,喊出「一起更好地共同生活」。
但不是所有實驗都受歡迎,Campus計畫已在2015年宣告破產,但大致而言,共居已越來越普及。 共居的力量,金深信不疑.,她說,「早些時候我說共居是孤獨的解決方案,其實我該說的是,共居可以拯救你的性命。」
參考來源:fastcompany、紐約時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