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這兩只TISSOT計時碼錶,右邊的硬是比左邊要貴上近兩萬!撇開預算不談,這兩萬元到底差在哪裡(或是我的$$到底是花在哪裡)?箇中奧妙真是令人好奇啊!
1.機芯等級
玩計時碼錶除了運行的精準度之外,「操作手感」更是重點中的重點!ETA C01.211以軍錶銘機Lemania 5100為基礎重新研發改良而成,適合大量生產,耐操好用更是不在話下,但操作手感生硬也是不爭的事實,且機芯幾乎沒有裝飾打磨。而ETA A05.H31則是另一款銘機Valjoux 7750的進化版,動力儲存延長到60小時,並施以基本的魚鱗飾紋打磨,鑑賞起來賞心悅目,操作手感也勝ETA C01.211一籌。
2.石英 V.S. 機械
比較石英機芯與機械機芯的優劣其實是毫無意義的,且從實用面上來看,石英機芯無論是精準度、便利性、穩定性上都略勝一籌,唯一輸給機械機芯的大概就是頗為抽象的「工藝價值」了!不過石英機芯除了上述的優勢之外,「價格」上的魅力更是機械機芯難以望其項背。但唯機械錶不愛的基本教義派也是不少,相對的就要多付出一些代價囉!
3.功能多寡
個人最不喜歡店員在介紹腕錶時說「因為這是雙眼(or 三眼)所以比較貴」,因為這代表他對於腕錶的功能根本是一知半解!單純計時跟具有計時碼錶功能的腕錶會產生價差是必然的,因為光是機芯的零件數量與複雜度就差得天高地遠。而同理可證,除了基本三針之外,如動力儲存顯示、大日曆、月相等功能都會影響價格。不過功能越多能賞玩(與炫耀)的東西也越多,也是把玩腕錶的樂趣之一。
4.錶殼材質
錶殼材質在腕錶的成本結構中佔的比例不小,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同一款腕錶K金與不鏽鋼材質的價格可以差到三倍!而就算以較為大眾化的SWATCH為例,同款腕錶的強化塑膠錶殼與不鏽鋼錶殼也會有約1/3的價差。塑膠材質從模具射出成形後只要稍微修飾一下就算成品,但金屬材質卻要修掉毛邊、拋光打磨,甚至還可能要經過熱處理才能使用,這中間所衍生出來的成本自然就會反映到價格上,且單價越低的錶款,越是明顯。
5.限量與否
不少人喜歡追逐限量錶款,除了更有個性之外,較稀有的特性也增加了不少收藏價值。但原本可以生產幾萬只的模具在生產了幾千只後就要報廢,這部份的成本當然就要由消費者來吸收。如Aquis Hammerhead限量款就要比一般款貴上近兩萬,但無論是多了一個星期顯示、特殊的灰色面盤、較大的尺寸、錶背的路氏雙髻鯊雕飾,甚至是特製的收藏盒,都讓入手這款限量錶的爽度大增,多付那一點錢也算是值得了。
6.產地來源
買個家電都要看一下產地了,買高級錶自然也不能馬虎!有Swiss Made的錶款其來源自然不用懷疑,但家大業大的日本品牌就有一些「眉角」了。舉CASIO為例,在全球共有6間生產廠(泰國1間、中國4間、日本1間),其中位於山形縣東根市的山形(YAMAGATA)製造廠是生產高端腕錶的唯一一間,且設有專職生產高端機芯與腕錶的「Premium Production Line(簡稱PPL)」生產線。而Made in Japan的成本自然比較高,但相對的質感(與爽度)也頗高,如G-SHOCK的高端系列MT-G與MR-G,就全部出自於山形廠。
7.品牌定位
前面講了這麼多產生價差的原因,但最最最重要的,肯定非「品牌定位」莫屬!就以「系出同源」的ROLEX與TUDOR來說,即便款式風格上極為接近,但就算ROLEX在鋼材、機芯、甚至是K金的比例都比TUDOR來得多,價差也不致於要差上近400%啊!這之中的奧祕自然就非「品牌定位」莫屬了。畢竟人們追求奢侈品的很大一部分在於「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甚至還決定了保值、乃至於之後升值的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