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可以對抗假新聞嗎?規模僅次於比特幣的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幣共同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用親身經歷現身說法。
今年六月底,虛擬貨幣以太幣突然暴跌,市值轉瞬間消失了260億美元(隨後又急速反彈回升)。
6月25日,「以太坊」共同創辦人布特林的車禍假新聞讓以太幣一夕暴跌。
箇中原因,是網路流傳「以太坊」(Ethereum)的共同創辦人布特林車禍身亡的假新聞,例如網路新聞網站Vionews是這麼報導的(網頁事後已刪除):
這場車禍的罹難者身分被證實是以太坊共同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以及34歲的崔維斯塞爾蒙。
警方告訴《地方新聞》,這起兩輛汽車相撞的意外造成兩死五傷。
警方證實,死者布特林和塞爾蒙分別在不同的車上。
布特林回應假新聞的辦法,是在推特上公開宣布自己沒死。
而且,他是用自己創造的以太幣,來證明自己活著的真實性:
布特林在自己「因車禍身亡」的假新聞傳出後,在推特貼出了附有區塊的雜湊值(hash)數串的自拍照。
新的一天,新的區塊鏈應用案例。
要理解這張自拍照如何證明布特林還活著,我們得先了解以太幣這類虛擬貨幣的運作邏輯。
虛擬貨幣它們沒有發行鈔票的中央銀行,而是依賴所有參加者在網絡上共享的所有交易的公共帳本。
它們透過複雜的加密簽章確保真實性。所有的這些數據塊(區塊)都有獨特的「雜湊值」(hash,或譯為散列值)--布特林在自拍照上面附的一連串數字和字母就是雜湊值。
在每個區塊存在之前,它的雜湊值不可能先出現。而這個區塊被創造的時間是在6月25日星期日,也就是假新聞被發布之後。 所以,在推特上貼出這張自拍照,即代表它被創造出來之前,布特林一定還活著。
這有點像綁匪拿著印有日期的報紙拍照,來證明肉票還未被撕票。不過,區塊鏈要遠比報紙更難造假。
這種純粹依靠運算建立的信任機制,或許可以辦到傳統新聞媒體光靠自己的新聞品牌和公信力無法達成的任務。
所謂假新聞,是由一些假造的、或是半真半假的訊息「區塊」所構成,目的是為了攫取政治或商業上的利益。假新聞的製造和推播,原則上是選擇性使用真實資訊,經過變造加工來達成背後的目。
而區塊鏈在概念上,是網絡裡全體共享的數據庫。它透過共同同意的演算法來更新並保障它的安全。在如今新的訊息生態系裡,正好可以扮演驗證真偽的角色。
目前,我們在網路上看新聞,不論是透過搜尋引擎(如谷歌)找尋新聞,或是在社群平台(如臉書)透過推薦分享被新聞找到你,它的內容排行系統根據的是網路上的連結、按贊、和正評。
但是這套系統如今千瘡百孔。原因是它的演算法很容易受到第三方(例如機器人或假新聞的提供者)利用,扭曲了我們在社群平台上應該看到新聞的樣貌。假新聞的排位往往還在真的新聞的前面,因為它們的標題夠灑狗血、夠聳動,比起複雜而且有時很沉悶的真相,更有誘人點擊的吸引力。
公司設於波蘭華沙的新創公司Userfeeds,最近設計了一套以代幣做為獎勵誘因,應用區塊鏈技術打擊假新聞的方法。
這家公司宣稱,它們「 應用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原則和方法,來創造透明且可公開審核的內容網絡和排行的演算法,並使用數位的代幣來作為排名的標記」。
這個搭建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平台,名為Userfeeds Engine。依據它設訂的獎勵機制,用戶、程式開發者、和新聞出版者可以自行經營客製的排行, 產生搜尋結果、個性推薦、十大排行名單、贊助連結等。用戶則以代幣付給數位的新聞內容。使用者也可用代幣自由交易,所有交易時間的紀錄、內容創造者的聯結、以及它們的內容都可以被公開查閱,無法任意竄改。
換句話說,這是用區塊鏈的技術來建立內容查核追蹤的紀錄。
在社群媒體興起,新聞品牌式微的時代,機構新聞的公信力已經難敵假新聞在社群平台如火燎原的傳播,區塊鏈技術或許是新聞驗證真偽建立信任得新嘗試。
參考資料:
How Blockchain Can Fight Fake News (nasdaq.com)
Userfeeds aims to stop fake news by linking the blockchain to social content(Tech Crunch)
Ethereum's cofounder used the cryptocurrency to disprove fake news stories about his death(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