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星與地球繞行太陽的軌道,所形成美麗五瓣花朵圖案,和花園內的小花一模一樣。
無論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大自然都有幾何的蹤跡可循。
又或者,把柿子從中間橫切,呈現了米字型的幾何圖案。鄧恩校長說,他們學校裡用柿子的橫切面來學習指南針的方向。教六角形時,直接拿雪花或校內蜂箱裡的蜂巢當活生生的例子。
還有,幾何的至寶──費波納奇序列(Fibonacci sequence)展現在蝸牛螺旋狀的殼、洗衣機的水渦,或植物的葉序之中,就存在於我們的真實世界之中。甚至當我們自己把食指向內捲,扣住大拇指,也會產生黃金螺旋。
幾何的美妙,無處不在。鄧恩校長說,這讓孩子深深著迷。
7月底在應台灣DFC(Design for Change)來台的鄧恩,在工作坊中分享,「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驚訝地說,『蕨類的螺旋和我外耳的螺旋是一樣的!』」鄧恩轉述愛旭麗學童的驚喜發現,讓在座的所有人也微笑起來。知識和孩子自身有了深深的連結,學習變得有意義,而且吸引人。
在工作坊上,鄧恩請所有參與的校長和老師拿起圓規,做愛旭麗小學的學童都經歷過的活動──畫幾何圖形。當兩個圓邊緣部分重疊,便出現了魚形橢圓,也就是幾何的基礎之一。
在場所有人從一個圓畫到七個圓,彼此交織成美麗複雜的圖形,再著上色彩。大家可能都很久沒拿圓規了,動作有些生疏,但專心一致,安安靜靜,讓我突然理解到,鄧恩說複製大自然的圖案,會讓我們感覺幸福,是什麼意思。
專訪中,我再次請鄧恩解釋他要大家繪製幾何圖形的用意。「我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學了幾何圖形後,走出戶外,我突然注意到以前沒注意到的,以前覺得花很美,現在我懂原因何在了,因為我看到裡面的幾何結構,這有助於我看見事物的模式。繪製幾何圖形對我們大人,尤其是孩子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