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棋認為,台灣籃球選手水平不低,只是舞台太少,像成立不到1年的JTeam,已吸引中國電競界挖角,「球員出國打球,不但能增加選手國際能見度,有機會進入更高的殿堂,透過國際賽也能行銷台灣,讓國外看到台灣的產業發展,進而吸引投資。」。
既然ABL這麼有機會,一直喊著籃球職業化的台灣,為何沒人做?陳建州點出,是因台灣對ABL了解不深,輕看聯盟及選手實力,進一步解釋:「每個地區有4位外援選手,甚至一隊能同時派2名選手上場,體能狀態接近NBA小外援,球員一場比賽打下來,經驗值1場抵10場,台灣也可透過交流比賽,培養更多打國際賽的選手。」
如何吸引好的選手加入?張承中直言:「寶島夢想家現階段薪資無法跟中國競爭,但第1年起碼不會輸SBL。我們把球隊跟球員做好,提升價值,當招商、票房都順勢拉抬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提供球員更好的待遇。球員變明星,大家想看他,就值得高薪,如此才是良性循環的運動產業環境。」
張承中不忘強調,成立新球隊並非與SBL競爭,而是希望走出一條新路,讓球員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過程或許艱難,也無前人成功案例可循,但結合不同力量、降低風險,因著對籃球的熱愛,期許能為台灣尷尬的籃壇現況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