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郁佳書評〈她不愛我,儘管如此──《女孩們》〉全文朗讀
世界上只有這個人,你無法對他說不。而對方做了一個決定,你無法接受,卻也無法動搖它。
他有權為他自己做決定,只是那個決定要你犧牲配合,卻沒有想過你。他替你做決定,但是那個決定裡只有他自己。因為不能承受失去這個人,你在內心拉扯中安撫自己。
你和你不在乎、而他很在乎的人拔河,爭奪他這個人。別人控制了他,而他控制了你。
這情境我叫它《彼岸島》兩難:這部漫畫中,少年的哥哥失蹤後,來自彼岸島的少女,把哥哥的駕照還給少年,說是在島上撿到。少年和朋友遂往彼岸島尋人。這群人在島上失蹤後,少女又拿著證實他們下落的證物當餌,去找他們重要的人,給島上聚居的吸血鬼提供源源不絕的血肉盛宴。
《女孩們》是個心碎的愛情故事,主軸是爭奪
社會由犧牲的人鏈所組成:丈夫聽婆婆的,婆婆聽神棍的,神棍要你硬忍到良辰吉時再生產,你就在往彼岸島的登船踏板前踟躕,而你的孩子長大也會去彼岸島找你。震央隱而未顯,人能感受到的,只有連結傳來的震波,放大到把「我」這個末端受器震碎。
人說要劃清人我界線。然而,總要事過境遷多年後,受害者才知道界線要劃在哪裡。對他們而言,界線是災後檢討出來的人工防災措施,因為天生的界線在他們早年已被摧毀。
美國小說家艾瑪.克萊恩的《女孩們》,是個心碎的愛情故事,主軸是爭奪:你跟別人爭奪某人的關愛。14歲少女伊薇,父母離婚,和母親男友爭奪母親落敗,感覺被排除在外。伊薇轉而追求姊妹淘的哥哥,結果姊妹淘感覺失寵,另結新歡。被兄妹拋棄的伊薇,酗酒遣懷,愛上放浪美女蘇珊,投身她那婦孺組成的40人流浪嬉皮家庭。男性成員除了一名保鑣,就只有教主羅素,宣揚愛與自由,受眾人全心愛戴。當晚羅素就要伊薇替他口交。
伊薇自卑焦慮:「那個年紀的我,帶著冷酷和無情的眼光審視女性。」「那個年紀的我,通常會忙著打量其他女孩,幫她們排名,忙著算計自己哪裡比不上她們。」「感覺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評量我,找我的缺點。」「我擔心大家對我的評價。」「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在次次互動中屈居下風。」「我等著別人向我詳述我的優點。」極度渴望注目;因無人關注而空虛落寞。
伊薇追死黨的哥哥是預告,愛上蘇珊才是正片開始
伊薇的母親同樣迷失。沒人關心她病症為何,但人人都推銷療法:健身,按摩,諮商,占星。伊薇看母親「以客氣而端莊的姿態掩飾痛苦」,「跟麵團一樣軟弱、任人擺布,她乖乖把錢交出去,每天晚上準備晚餐,難怪我爸別有所求」。伊薇恨母親懦弱,母親也同樣罵伊薇沒用。伊薇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世上頂多只有蘇珊或父親新歡會被愛,這種女孩什麼都不用做,光是存在,就值得被愛。
至於自己,伊薇相信,無論做什麼,都只會更討人厭。聽到一句半句好話,就令伊薇受寵若驚,全心追求,「只願自己重要到成為他們的目標」,而終於驚訝發現:「你不像我愛你一樣愛我?」伊薇追死黨的哥哥是預告,愛上蘇珊才是正片開始。
原本爸媽都不太表露感情,伊薇驚訝享受蘇珊突如其來貼近的親密。因為蘇珊愛慕羅素,所以伊薇也接受羅素,看蘇珊的臉色來判斷安危,用蘇珊的觀點忽略警訊,告訴自己一切如常。伊薇步步棄守,竟遭背叛:蘇珊出賣了伊薇。因為羅素出賣了蘇珊,而蘇珊接受了。儘管蘇珊得靠嗑藥讓自己心神喪失,才有辦法配合羅素出賣自己,但結果是蘇珊看不出,對伊薇做同樣的事有何不妥。
伊薇領悟成員全都被羅素出賣過,但唯一能令伊薇心碎的是,蘇珊做這件事,不是為了伊薇,是為了羅素。羅素控制蘇珊,蘇珊控制伊薇,誰控制羅素,誰就控制蘇珊和伊薇。伊薇從美夢中醒來,承認蘇珊的世界裡只有羅素,沒有伊薇。
《女孩們》支援女孩們認同自我的艱苦戰爭
主角為愛自毀界線,如〈色,戒〉的女臥底王佳芝在暗殺關頭放走了獵物易先生,《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女學生房思琪決定愛上誘姦犯老師李國華,結果粉身碎骨,戳痛讀者的,是冷眼旁觀「壞人怎麼可以這麼壞」,不是當局者迷「你怎麼可以不愛我」。前者是恐怖片,後者才是愛情片。讀者後見之明覺得壞人殺了你,他當然不愛你啊,傻了嗎。然而這一系列的故事,核心不是受虐,而是事發當下,主角「你怎麼可以不愛我」的猜疑,震驚,暴怒,自欺,執迷。
作者獨具隻眼,選沒涉案的伊薇當主角
《女孩們》選曼森家族行凶滅門血案做框架,大眾關注案件的是,信眾為什麼願意聽教主的話去殺人。但作者獨具隻眼,接著提出同樣重要的問題:如果信眾得這麼做,為什麼不這麼做。因此作者不選案件要角,而選沒涉案的伊薇當主角。
蘇珊以為伊薇會很享受被出賣,因為羅素主張蘇珊很享受被出賣,很願意被出賣。但伊薇被出賣後竟逃離「教團」,喚醒蘇珊:被出賣並非應該。在親密關係中,伊薇先被蘇珊的觀點吞噬,接著伊薇的觀點默默滲透了蘇珊。
羅素不許蘇珊感到痛,此時蘇珊卻解凍回溫,開始痛了。蘇珊奉命行凶,在伊薇看來,其實是宣洩被賣之痛。伊薇狂戀蘇珊,而蘇珊不愛伊薇,因為蘇珊恨自己,所以無法愛人。但愛再怎麼看似白費、放棄了,你愛過那個人,都會改變他,只是他內心變化細微,難以察覺。
給這心碎故事一絲慈悲的微光
最後蘇珊行凶,不讓伊薇參加,要伊薇做回普通人。說明蘇珊求之不得的,就是伊薇屢嫌乏味的日常。在此,伊薇再度藉蘇珊的觀點,翻轉對自己的看法,回應自卑:母親罵得伊薇一文不值,但蘇珊賦予伊薇價值。伊薇平凡人生看似失敗,可沒蘇珊痛苦到非嗑藥撐不過一天。多少人雖受地獄劫火所焚燒,內心依然渴望天堂,而那天堂只是你厭棄的日常。
小說選伊薇做主角,就為給這心碎故事一絲慈悲的微光:伊薇其實是滅門當晚唯一獲救的人。在一面倒向羅素的拔河中,蘇珊向伊薇暗中傾斜了一度。彼岸島起死人而肉白骨,把犧牲者復活返航,回吐到家居日常裡。
蘇珊看羅素,是苦澀的,如〈他不愛我〉歌詞說的「他不愛我,儘管如此,他還是贏走了我的心」。伊薇看蘇珊,雖失望,卻非絕望:
她不愛我,儘管如此,她愛我都已超過我愛自己。
本文作者─盧郁佳
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鏡文化 為你朗讀」的Podcast頻道:
「鏡文化 為你朗讀」的Podcast頻道將在下週一(10/2)上線了!我們邀請作者親自為您朗讀作品,或討論他們創作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