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稅論稅,台灣這次的稅改比川普的漂亮多了,基層百姓輕稅、稅制不公消除、企業微幅增稅、財政收入還可以增加。不過這並非賴清德的功勞,也不能把勳章都送給剛下台的林全,這次稅改其實是從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至今,長達6年「加稅」的成果,要嘉獎,必須從馬總統算起。
馬總統在2012年連任後立刻啟動稅制改革,但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劉憶如把焦點放在開徵資本利得稅,造成股市投資人重大反彈而失敗,接任的張盛和部長放棄資本利得稅,卻悄悄完成史上最大的加稅方案,分段廢除兩稅合一,讓政府每年從股利所得多徵收將近700億元,加上實價登錄增收的房產交易所得稅,以及地方政府徵收的房地產持有稅增收,中華民國政府財政獲得實質的改善,有錢才有空間改革,賴清德與財政部長許虞哲必須感謝前任打下的基礎。
川普總統的稅改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一口氣將企業所得稅從35%調降至20%,將個人所得稅率從七級簡化為三級,而且還把個人標準扣除額從現在的新台幣19萬元,一口氣讓利到36萬2千元,家庭合併申報則再倍增。光是這兩個減稅項目,美國聯邦政府未來10年就會出現3兆6千億美元的稅收缺口,川普用降稅討好企業與民眾,卻在債台高築的美國國庫又挖了一個大洞。
股神巴菲特很不以為然,他說推動減稅初期當然會讓股票上漲,但是川普的方案沒有解決貧富不均的結構問題,刺激投資與經濟增長的效果很有疑慮,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也沒幫助,還會造成聯邦赤字大增。如果巴菲特是對的,川普的降稅會是短多長空、埋藏更大爭議的災難。
不過,這次台灣與美國的企業所得稅率同樣定為20%、個人所得稅率級距非常接近,兩國稅制有看齊的趨勢。OECD公布全世界富人追稅的《共同報稅準則》(CSR),從今年9月30日起首批有53國正式實施,台灣將從2019年起生效,「肥咖條款」已經布下天羅地網,超級富豪不論跑到哪裡,稅率都沒差異了。
過去在WTO的架構下,各國關稅稅率幾乎已經拉平,如今則在OECD訂下的CSR驅動下,各國的所得稅率彼此看齊,啟動再一次「全球化」的大趨勢。國家權力重要象徵的所得稅率逐一拉齊,國家界線消弭,向世界一家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