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讓我們複習一下關於Defy Lab、以及它所裝配的ZO 342自動上鍊機芯的帳面數據。動力儲存60小時、振頻15Hz(108,000次/小時)、日均誤差±0.3秒(換算月誤差±9秒,比石英錶的±15秒還準!)以內;擒縱系統完全不需洗油、抗磁程度達到88,000安培/米,即1,100高斯,並能在-7°C至+53°C的極度溫差下穩定運作。而另一個特點在於它在95%的發條扭力行程中都能保持高精準度,傳統擒縱則在發條動力低於24小時時就會開始慢秒。
而能夠成就上述夢幻數據的關鍵設計,就是整合了擺輪、遊絲、馬仔於一身,直徑35.5mm、厚度0.5mm的單晶矽薄片。透過嚴格計算與驗證的特殊幾何造型,它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模擬了傳統馬式擒縱擒縱的規律左右擺動,只不過擺角從傳統馬式擒縱的近±300度縮減成僅有±6度,振頻也因此較同品牌El Primero機芯的5Hz提高了三倍!達到15Hz的驚人水準,不過消耗的發條動力沒有因此變多,依然保有滿鍊60小時的實用水準。而這枚矽薄片所產生的穩定振動,則透過與矽薄片一體化的馬仔去「致動」同樣以矽材質所打造的擒縱輪,擒縱輪之後的輪系則與傳統鐘錶差異不大。而有趣的是其實這枚矽薄片的本體是「鎖死」在機板上的,所有的運動都是靠矽材質本身的彈性來發生,所以除了擒縱輪外,擒縱系統本身是沒有任何「旋轉」零件的。如果拿掉了自動上鍊機構,它應該是鐘錶史上可動機構與零件數目最少的機械機芯,而這也代表了它更容易工業化生產、成本也可以壓得更低!
在發覺自己跪著看完前文後,你會許跟我一樣開始感恩又讚嘆,想說自石英風暴後只能靠所謂的「工藝價值」安慰自己的機械錶,終於也能有反撲石英錶的一天了啊!的確ZO 342的革命性設計讓機械錶成功的大躍進,但也成功的讓機械錶唯一可以說嘴的工藝價值徹底「歸零」!就以擒縱系統來說,原本多達30個需要以人工組裝調校的零件,在ZO 342上面變成了半導體廠自動化生產線裡量產的矽晶片,切割測試完畢後放在小盤子裡送到機芯廠,放置在組裝好的機板上,QC一下就算大功告成,人手的溫度在此毫無用武之地。而更讓人頭皮發麻的是,ZO 342是典型的高創意低難度產品(在工業設計上它絕對可以拿到100分),設計上雖然要花上不少功夫,但「山寨」起來可是一點都不困難!雖然目前肯定有專利保護,但專利也有過期的一天,加上「某些國家」也沒在管你專利不專利,有利可圖就毫不猶豫的仿下去,ZO 342能維持多久的話題與獨特性,目前仍在未定之天。而如果ZO 342的原創構造因為上述的各種理由被大量生產的話,以其價廉(應該啦)質優的優勢,或許沒幾年就會取代傳統的馬式擒縱系統也說不定。但麻煩的是ZO 342的那一「片」代替擒縱系統的矽晶片如果損壞的話,就只有更換一途。現階段當然不用擔心,但數十、甚至百年後的維修可能就是問題所在。而看似比較落伍的馬式擒縱,只要遇到厲害點的師傅,還是有可能土法煉鋼起死回生。而這也是為何瑞士傳統製錶品牌一方面研發新型擒縱,另一方面卻低調、低量生產的原因之一。
根據最新的馬路消息,Jean-Claude Biver本人對於ZO 342的技術合作與釋出,是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其一手打造的矽擒縱製造部門只需開30%的產能就可以滿足ZENITH本身的需求,剩下的70%要拿來幹嘛自然不言可喻。也就是說條件合理價碼OK的話,不僅是對外銷售機芯、甚至連提供技術、或是乾脆賣最關鍵的那「薄薄一片」都可以來談!想像一下台幣數萬(甚至可能更低)就可以擁有這款夢幻擒縱系統。對於瑞士、乃至於全球高級錶壇來說,ZO 342所代表的是全新的時計世代與商機呢?還是工藝崩壞的科技怪獸?快的話,幾年內或許就可見到勝負也說不定哩!
而宅編本人對於ZO 342的心態其實是有點矛盾的。一方面期待它早日落入凡間,價格降到小弟也可以負擔的範圍;但另一方面卻又對它獨特的超高振頻運作頗有微詞,看起來就是一個焦躁!還是看傳統擺輪轉啊轉的療癒多了,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