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06:33 臺北時間

【垃圾革命之二】塑料燃燒好嗆!導演中毒、孩子皮膚化膿

mm-logo
娛樂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家庭在山東塑料工廠打工,生活在塑料堆之中。 (CNEX提供)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家庭在山東塑料工廠打工,生活在塑料堆之中。 (CNEX提供)
花3年完成《垃圾圍城》後,王久良以《塑料王國》深入外國廢棄塑料在中國處理的問題。由於便宜的勞動力,世界上約7成的塑料垃圾回收後都運到中國,在境內的小工廠分揀、水洗、粉碎、造粒……。飄洋過海的塑料在中國重生,換來金錢,代價卻是環境與健康。
進行《塑料王國》這個項目,王久良光調查研究就整整做了1年,去了美國與日本,花大量的金錢,而且在塑料回收工廠所在的山東結結實實蹲點3年。王久良說,「這個時間可以乘以2,因為我連睡夢中都考慮創作的事情,不分晝夜,1天工作16個小時、甚至20小時。」
他自問,投入這麼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一部電影嗎?為了電影節的掌聲嗎?「這太淺了!我們一開始只是要看這個產業的弊端和現狀的不堪,如果發揮了作用,甚至超過自己的想像,希望因為有這部片可以讓情況好一點,那我們的願望就實現了。」
攝影師出身的《塑料王國》導演王久良近10年來持續關注環境議題。
《塑料王國》前後做6年,波折重重。駐點拍攝的山東省有2、3000家塑料回收工廠,但王久良剛到的100天、東轉西轉,一家工廠都不讓進。曾跟一個騎機車收塑料的人,花3個月軟磨硬泡,最後對方說,「我是可憐你們沒人搭理。有什麼問題盡量問,我給你們說吧!」後來又耗了大半年,某天工作人員在樹下乘涼,碰到一家工廠的彝族工人9歲女兒,進而獲得工人一家與當地人老闆王坤一家的信任,終於順利拍到2個家庭的故事,除探討環境,也碰觸城鄉、勞資、族群、教育等議題。
王久良說,由於塑料回收工廠聚集,當地的空氣瀰漫塑料燃燒的味道。初拍廠內塑料回收作業時,3分鐘就給嗆出來,可是工人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有一次拍不到1小時就收工,結果接下來一天半,每個人都頭痛、噁心,原來是一氧化碳中毒。」王久良右眉上方,因氯痤瘡中毒至今仍留下疤痕。當地孩子臉上,更經常看到皮膚化膿、潰爛的印記。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