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07:28 臺北時間

【蘋果銷售預警(下)】iPhone賣得少 專家樂觀解讀:將是三贏局面

mm-logo
文化
手機內部的金屬材料,須要耗費大量石化燃料開採。(東方IC)
手機內部的金屬材料,須要耗費大量石化燃料開採。(東方IC)
「我們不可能活在一個每年生產30億支新手機的世界,因為地球沒有那麼多資源來生產這麼多手機。我們必須減少製造業的生產數量,這可以用很多方式達成,但歸根究柢就是回到需求,降低消費購買的數量。這或許不是蘋果樂見的,卻是保護環境所必需,」維修教學網站iFixit的創辦人Kyle Wiens說。
iPhone每年推新版的產品策略,以及增加電池替換困難度的做法,讓坊間充斥著「手機1、2年就該換」、「換電池不如換手機」的觀念和迷思。如果手機真的只是消耗品,用完就扔,不好用就換,確實沒啥可挑剔,畢竟消費為經濟之本、如果本身還持有蘋果或其他手機大廠的相關類股,更等於順便拉抬自家股價。
但智慧型手機看似省電、迷你,實際上生產線的背後卻隱藏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碳足跡。一支iPhone對環境的衝擊有九成都來自工廠製造過程,尤其是手機主機板和晶片上的貴金屬和稀土,必須經過極不環保的開採過程,以及化學洗劑的處理和提煉,才能達到電子電路所需要的純度。即使一支手機內部用料有限,但乘上每年或每兩年全球加起來數10億隻的手機汰換量,長期下來,任何一個星球的資源和環境恐怕都難以負荷。
「任何人都可以買智慧型手機,電信業者(的補貼制度)又讓消費者每2年就可以輕易換新機,」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工程系教授Lotfi Belkhir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到了202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能源消耗將超過所有個人電腦和筆記型電腦。」
矽谷科技大廠和新創公司不斷開發各式「綠色」、「節能」產品,卻有研究發現,其實只要減少購買次數,往往要比多買1件「節能」產品還要更「節能」。例如《連線》雜誌就曾在一篇報導計算電動車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結果發現若真的想減少對地球環境的傷害,消費者與其買新出廠的電動車,還不如買一輛省油的二手車,更能愛地球。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手機。麥可馬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僅僅把手機汰換的週期從2年增加到3年,就能減少可觀的礦區開挖、原料運送,和汙染排放。而對消費者來說,少換一次手機,就是少一筆開銷,同時兼顧環保,一魚兩吃。
那對蘋果呢?
「事實上,蘋果仍處於不敗地位,」手機市場顧問Maldonado斷言,因為蘋果旗下的內容服務,如電影和Apple Music,才是最有潛力的收入成長來源,只要能讓用戶留在iOS體系內,蘋果就贏了一半。
「如果iPhone能用得更久,蘋果就(比Android陣營)有更大的勝算,」MalDonado說。
資料來源:Wired, FastCompany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