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06:30 臺北時間

從滿足公司變滿足自己 張信哲大病後覺悟了

mm-logo
娛樂
以往大家對於歌手的要求就是十項全能,但分眾的年代,張信哲認為歌手反而能回歸自我的特色。
以往大家對於歌手的要求就是十項全能,但分眾的年代,張信哲認為歌手反而能回歸自我的特色。
十年前開始,張信哲脫離唱片公司、展開獨立音樂製作之路。「過去唱片公司的保護之下,我有很多的工作伙伴、安全感、資源,但這些也是另外一個限制。我必須要考慮整個唱片公司的營運方向,規劃的路線。雖然沒有太多需要去解決的雜務,因為唱片公司都會幫你處理好,你可以專心做音樂,但相對地你也被無形綑綁。」
他也承認自己的個性,就是那種想要對事情全面瞭解,才會放心的人,所以這種方式反而很適合他。脫離了有人照顧的舒適圈,最大的改變就是「面對市場、面對歌迷的反應,所有的批評指教,都會變得很直接。」少了那些工作上的安全氣囊,張信哲倒不介意面對形形色色的衝擊,「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反應。我收到、得到的回應,其實都準確與中肯很多。」
刻意在新歌裡頭,參雜了一些乍似復古的價值觀,張信哲說這樣能在分眾的市場中,讓歌手做自己擅長的風格。

劇場吸養分 全面掌控

以前待在唱片公司,他說就是要配合公司的年度發片計畫,無論準備周全與否,就是要上台。但現在沒有了這一層約束,在時間上反而可以更自由,「讓我做音樂可以更順利,更不會有太緊的時間進度。」
他口中自行掌握的時間進度,最明顯的例子是跨足劇場界,在2011年出任「台北故事劇場」的團長,甚至出版了舞台劇《露露聽我說》原聲帶。「那段時間也是我的摸索期,透過每張專輯不斷給予,但我需要吸收才能不斷的付出。除了生活上的學習、吸取之外,要強迫自己面對一些不熟悉、其他專業技能不夠的部分。」
參加舞台劇《露露聽我說》,用半年時間排練,張信哲(左)讓自己接觸有別於歌手的專業領域,轉化為表演的能量。(東方IC)
當時張信哲有半年的時間,每天都去劇場排練,「我把自己變成一個話劇演員,透過這些不同的生活體驗、模式,去真正體會歌手以外不同的生活,對我表演、舞台上的掌握有更大幫助。」
另外一個讓他真正覺悟的,則是連續多年的密集巡迴演唱後,決定給自己放一個大假。「舞台上的快感、面對歌迷、喜歡唱歌,是促使我不斷做巡迴的原因,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跟能耐在哪裡。」但2016年參加《我是歌手》節目,卻成為他事業的警鐘,「當時我整個人,包括身體狀況都是最糟糕的。我去上第一集就生病,不是小感冒,是由感冒引發的大病,直到《我是歌手》結束錄影,我的聲音都還沒好。」這個經驗讓他覺悟,到了該整理自己的階段。
參加《我是歌手》節目演出時身體不適,讓張信哲警覺到自己該停下來,重新規劃,回到做音樂的本質。(東方IC)
曾經出專輯是為了滿足唱片公司,但現在做唱片則是滿足自己。透過做唱片,讓張信哲又重新思考,對未來做規劃,回歸音樂的本質,「對我來說,能夠找到能唱的主題、有趣的音樂方向,我就繼續做。對我來說,不是純粹的商業考量。」
我笑他,是不是每張專輯都一定要用兩個字命名?張信哲倒是反駁得挺快的:「我也出過十幾個字的呀!沒有所謂兩個字的迷思了呀!」
張信哲覺得既然沒有一段感情都是永遠完美,不如就把其中的不完美,大方唱出來吧!這也是新歌當中隱約都有些悲觀的部分。

場邊側記

已經出了28張專輯、12張精選輯,共計40張專輯(包括英文翻唱專輯),如果你以為張信哲會記不清楚,那就錯了。

我只是隨口提到,他退伍出的那張專輯,封面是桃紅色的,張信哲馬上隨口回答:「《知道》。」嚇死人了,居然記得一清二楚。

而且他還很精準地說,當年出《知道》時心態是非常輕鬆的,不像後來〈愛如潮水〉就是要肩負銷售責任、要大賣…。

我心想,眼前這個人記性跟耐力未免也太厲害了,甘拜下風。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