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中央大學電影系時,韓國電影院流行放日本、香港、好萊塢及以法國為主的歐洲電影,當時類型多樣的電影對姜帝圭造成影響。「60、70年代的黑澤明、香港的王家衛、義大利的費里尼等,這些電影每個時期都為韓國電影創造新的變化,也給予我很多養分,讓我在不斷的變化中成長,也塑造我未來作品中的多樣性。」
姜帝圭不止喜歡各類型的電影,自己拍片時也喜歡挑戰各式各樣的場面。對於近幾年《屍速列車》《與神同行》等韓國電影,成功行銷到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他認為除了與韓國類型題材活潑多變且新鮮,與其他國家相比,韓國電影更重視與觀眾的溝通。
「在寫完劇本、拍攝電影前,會先拍個測試的短片,邀請大概100名觀眾進行試看做市調,問題不外乎為:是否喜歡這個故事、這個劇本,喜歡什麼樣的台詞,喜歡這故事裡的什麼角色,哪些內容不喜歡、哪些不有趣等等。分析觀眾回應,就很清楚這個劇本對觀眾是否有吸引力,並針對劇本的新鮮度、有趣度或台詞、場面,做適當且較有效率的修改。」
即使對真實歷史改編成電影情有獨鍾,姜帝圭然會依循「市調」方式,依觀眾喜好分析調整故事。「透過新的視角,可能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在拍片找尋歷史真實與否的同時,也會努力找尋新的拍攝視角呈現,唯有求新求變,才能為電影找出真正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