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我的好朋友,就是海爾的張瑞敏講過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我一直在琢磨,他說一個雞蛋從外面被打破,它只不過是一個雞蛋,是被人家煮來吃的,如果這個雞蛋從裡面打破,它就是一個重生,所以我認為,我很喜歡他這句話,那麼我認為我現在看到一個重生的機會。」在富士康30周年慶回顧影片中,郭台銘感性地說。
每天工作16小時的郭台銘,為了富士康30週年慶的高峰論壇,花了整整半天的時間,坐在論壇中,仔細聆聽所有來參與論壇的講者們,提出對未來工業互聯網,以及下一代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結合的具體建議與想法。
誠如郭台銘所言,富士康走過了30年,這次慶祝是為了過去30年做總結,做盤點,看自己有多少資源可以走下一個30年。「我覺得我不會累,因為找到方向,那就是實體經濟加上工業互聯網。」然而,即將在上海掛牌的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就是郭台銘組成推進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結合的第一支艦隊。
「我認為將來最大的工業革命就是工業互聯網,它將來所產生的產值,是現在虛擬經濟、虛擬互聯網產值的100倍,所以我們公司只要做到1%,我已經可以說有未來的成長空間是無限,所以我喜歡這個工作。」郭台銘說。
在論壇中,也發生不少對話火花,尤其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碰撞時,就如郭台銘所說的,到底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也就是說,到底未來是由像富士康這種大型製造企業來主導未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融合?還是向Google、阿里巴巴這類雲端公司來主導?「畢竟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都已經成為FII的策略投資者。結合富士康的實體大軍,朝向實體經濟與網路經濟融合的道路上,郭董抓到了發言權。」鴻海主管透露。
為了讓員工轉型,郭台銘還買了2萬本有關人工智能AI的教課書給員工念,初步將訓練2萬個種子教官,希望能夠帶動近百萬的鴻海大軍,都能成為轉型工業互聯網的新戰力。
「我們今天這30年實體製造的經驗,絕對用得上、用得著,而且可以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有這麼多的農民工,但他們現在已經不是工,是工程師的工,他們的一身武藝,就是只要給他們灌輸一些,或教他們一些大數據的思想,我認為他們將來會比那一些美國名校的人工智能工程師,要價要得很高,可是動起手來,我想都沒辦法實踐,所以機會到來了,我們最寶貴的資產,就是累積了,15萬到數10萬的技工,具有工匠精神、求知的欲望,這是我們公司未來發展最大的一個動力。」郭台銘有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