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8 06:42 臺北時間

「聊八卦」不全是壞事!專家:有助資訊傳播和族群凝聚

mm-logo
國際
電視談話節目常以名人八卦為題目。(東方IC)
電視談話節目常以名人八卦為題目。(東方IC)
說到底,八卦就是一種資訊分享,如同所有「資訊」類型和「分享」行為一樣,具有一定的傳播價值,和交心作用。
在中文裡的「八卦」衍生為名人花絮、小道消息同義詞之前,躲在人後說閒話一直是學校老師和家中長輩再三告誡,期期以為不可的暗黑行為。但弔詭的是,八卦新聞從來都是媒體的熱門版面,狗仔也不曾因黛妃的悲劇而消失於業界。
八卦在辦公室裡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話題來源,在社交場合更流竄於交頭接耳與握手寒暄之間。哲學家笛卡兒曾觀察:「如果世人都知曉他人在背後說自己什麼壞話,世上恐怕沒幾人是朋友。」一語道盡八卦之氾濫,與人性之必然。
人類對八卦欲拒還迎,日常生活與八卦密不可分的關係,促使歷來學者對於這個題目進行各種分析與檢驗。德國心理學家Engelmann JM在2016年做的一份研究顯示,5歲的小朋友已懂得八卦之道:當團體中要進行組隊時,5歲兒童會主動提供對方人緣好不好等相關資訊,協助隊友尋找適合的搭檔。
一般人談話內容離不開「人」與「事」,而八卦本質上就是論「人」,只不過當事人「正好」不在現場。心理學家Nicholas Emler曾做過調查,發現人類對話中有高達2/3比例都是談論不在場者的閒話,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八卦。
聊八卦,到底有什麼意義或目的?德州大學和奧克拉荷馬大學2006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兩個人之間如果對第三者抱持同樣感受,就很容易產生盟友之誼,而且負面情緒(如兩人都很討厭某某人)往往比正面情緒具有更強大的凝聚力。2014年荷蘭一項研究則是發現八卦可助人反思:有關他人的正面訊息會激發聽者自我提升,而第三者的負面資訊,則可使人自我感覺良好。
知名的靈長類專家Robin Dunbar曾透過對動物的觀察,提出另一種解讀八卦的看法。他認為人類的靈長類祖先是透過相互理毛等行為,發展出群體和社交關係;但隨著人類社會日趨擴大和複雜化,一對一的理毛變得不可能,於是出現了「聊八卦」這種行為,作為替代。就在我們和同事咬耳朵,聊些有的沒的同時,對於群體的認同感,和趨吉避凶的消息傳遞,也已不著痕跡地水到渠成,而這,或許才是八卦的終極奧義。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NCBI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