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第2航站C、D兩區的免稅店招標案,上週二(7月24日)截止投件,由於加總每年營業額上看200億元台幣,商機龐大,估計共9家國內外業者摩拳擦掌,搶奪這兩張免稅店的特許執照,土洋大戰戰況激烈,前所未見。
據了解,全球前5大免稅店中的4大,這回都沒有缺席,其中第1大、在瑞士巴塞爾註冊的Dufry,去年8月經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國海航集團收購16.2%股份後,中資就成了這家免稅店龍頭的最大股東,共持股20.92%。
啟人疑竇的是,Dufry公開的最新股權結構,明白標註股東是慈航公益基金會,也牽扯出慈航和海航雙方複雜糾葛的關係,並引發歐美兩地監管當局的嚴格審查。
去年7月,位於紐約的慈航公益基金會因為一樁神秘的股權贈予,而躍上新聞版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人把中國海航集團近3成的股權轉讓給慈航,然而過程卻疑點重重。
紐約時報報導,海航不遺餘力在海外進行收購,2016年是對美投資最多的中國公司,但負債累累、股權混沌不明,美銀美林等華爾街銀行更終止與海航的業務往來。
在收下股權捐贈後,分別在海南島與紐約設有分部的慈航公益基金會,一共持有海航集團52.25%的股份,也就是海航的實際控制人。
或許,環繞慈航基金會的謎團不至於影響Dufry免稅店的經營,但如同采盟集團董事長谷素琴先前接受外媒訪問所說:「桃園國際機場是國家的門面,旅客對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就從機場開始。」
身為國家門面,若免稅店經營權卻讓中資色彩鮮明的免稅店奪走,國人心理上難免觀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