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11:23 臺北時間

三大矽谷科技巨頭聽證會 一把空椅子讓谷歌「搶盡風頭」

mm-logo
圖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供。
圖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供。
美國東部時間9月5日,Facebook首席運營官(COO)Sheryl Sandberg和Twitter首席執行官(CEO)Jack Dorsey參與了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在美國國會山接受了近3個小時的質詢。
美國東部時間9月5日,Facebook首席運營官(COO)Sheryl Sandberg和Twitter首席執行官(CEO)Jack Dorsey參與了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在美國國會山接受了近3個小時的質詢。此後,Jack Dorsey還單獨出席了美國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的聽證會,接受了各州議員 4.5個小時的質詢。
除了這兩家科技巨頭的最高管理者,情報委員會數月前還邀請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拉裡佩奇或谷歌CEO Sundar Pichai參與聽證會,然而兩人均拒絕參加,並提出讓首席法務官Kent Walker出席。這一提議被委員會以「級別不夠」為由否決。
最終,現場擺放了一把留給谷歌的空椅子,在其它兩位高管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
值得注意的是,3家此次聽證會的主角週三都出現了股價下跌的情況:谷歌母公司Alphabet 、Facebook跌超1%,Twitter跌6%。

▍演算法背黑鍋?

此次頗受關注的兩場會議,雖然由不同的委員會召集,但是討論的內容大同小異,其核心是科技巨頭對用戶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擴大到對美國、甚至全世界政壇的影響。
質詢問題類型繁多,涵蓋社交媒體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對抗虛假帳號、新聞和視頻的舉措,平臺對內容的審核力度,使用者資料和隱私的處理,平臺關鍵功能的運行機制和AI演算法的透明度等等。
與今年4月Facebook CEO馬克祖克伯格經歷的質詢相比,週三的聽證會稍顯平淡,少了雙方唇槍舌戰的火花和顧左右而言他的辯白。面對諸如「為什麼共和黨議員在搜索中排名靠後(shadow banning)?」或者「為什麼廣告被惡意利用?」一類無關痛癢的問題,兩位管理者大方地承認問題和錯誤,然後表示「我們已經(或正在)做出改變,但是沒有確切的時間表。」
然而,一些問題仍然戳中了兩家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演算法和資料。
「演算法」,尤其是「人工智慧(AI)演算法」貫穿了兩場聽證會。面對有關「熱門話題」和「搜索排名」等問題時,兩家公司的高管都表示,這不是我們存在偏見,而是我們的AI/深度學習演算法出錯了。
以「搜索排名」為例,根據 Jack Dorsey 的描述,使用者在搜索欄輸入某些關鍵字時,Twitter 的 AI 演算法會識別這些詞彙,然後考慮「一系列的因素」,顯示或推薦最相關的 Twitter 帳號和熱搜等結果。在訓練該神經網路時,需要考慮的信號(Signal)就多達數百個,包括用戶已經關注的帳號、Twitter 經使用者同意收集的行為資料、被搜索者的過往言論、被搜索者的關注者等等,再經過複雜的加權和篩選等操作,Twitter 才會給出搜索結果的排名。
多名議員質疑,在直接搜索議員名字時,搜索結果沒有顯示出正確的帳號,這是因為Twitter 在背後搗鬼。Jack Dorsey 否認並指出,這是由於上述複雜演算法存在缺陷,並不是員工或公司的政治意識形態導致的,目前這一問題已經被修復。
事實上,這一問題引申出了一個更具有爭議的問題:AI 演算法的透明度。我們真的知道 AI 演算法或神經網路在幹什麼嗎?
以神經網路為基礎的AI系統的決策機制一直以來被視為是「黑箱操作」,程式師雖然寫出了程式,創造了演算法,並且達成了目的,但是在訓練和執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神經元」做出決策的過程並不為人所知,其每個行動背後的動機亦不為人所知。人類陷入了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
這歸根結底是電腦程式本身的限制—它不能像人類一樣張口說話,不能用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把邏輯過程描述出來。基於這一限制,AI 演算法的公平性其實有待商榷,因為取決於訓練時使用的資料,AI 也是可以有偏好的。如果使用來自使用者的資料,它們將自然而然地帶有用戶的偏好色彩。

▍誰才是數據的主人?

沒有任何爭議,兩家科技巨頭在聽證會上都大方承認,在規範條例允許的範圍內,自己收集了很多使用者資料。其中一些在公司內部使用,用於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廣告和新聞推送等服務,其中一些以 API 等形式開放給了協力廠商機構,比如眾籌機構和遊戲廠商等。
多名議員指出,雖然在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生效後,用戶獲得了更多的隱私選項,但這遠遠不夠,因為有些選項晦澀難懂,有些選項則難覓蹤影。用戶看似擁有選擇,但真正落實起來困難重重。
面對質疑,兩位高管都表示,公司一直都致力於使用者隱私條例的規範和完善,並且對協力廠商機構的資料使用情況進行了定期審查,「使用者才是資料真正的主人。」
早在今年3月,Facebook 就被捲入了「劍橋分析資料洩露」醜聞中,數千萬用戶的隱私被洩露給了劍橋分析公司,後者利用這些資訊投放了針對性的政治廣告,涉嫌操縱美國總統選舉。Facebook CEO 祖克伯格因此接受了歐盟和美國國會的質詢,劍橋分析公司母公司也因此深陷倒閉泥潭。
雖然Facebook和其它科技巨頭紛紛採取相應措施,完善資料和隱私的使用條例,並展開自查行為,但是有關隱私保護的討論並未就此停止。逐漸步入AI時代的我們都應該思考:用「犧牲資料」的方式換來便捷的生活,是否值得?如果值得,那麼誰有權力定義犧牲的程度和範疇?如果不值得,那麼我們是否擁有說不的權力?

▍缺席的谷歌:「空椅子會說話」

Facebook和Twitter兩位高管的表現我們暫不多做評論,但這次會議的「最引人注目獎」可能得頒給一把椅子了。因為谷歌的缺席,你既可以把這把椅子看做谷歌無形的反抗,也可以看做是對會議主辦方無聲的控訴。
就在幾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剛發推點名谷歌,稱其存在偏見,操縱搜索結果只呈現其負面新聞,當時就有白宮官員表示,政府將考慮谷歌是否該受到政府監管。
但儘管這一次谷歌拒絕派出Alphabet CEO拉裡佩奇、谷歌CEO Sundar Pichai參會,但也提出派其首席法務官、全球政策高級副總裁Kent Walker參會,他在聽證會之前也提交了公開證詞。據美國媒體的報導,該證詞概述了谷歌針對政治廣告披露的新指導方針,並指出谷歌將繼續刪除試圖誤導用戶的不良信源,如克里姆林宮附屬的互聯網研究機構。
對於谷歌而言,這一做法不無道理,畢竟,出席聽證會的Twitter和Facebook都是非常純粹的社交平臺,其社交媒體的屬性天然讓兩家公司和本次聽證會相關心的問題相契合,但谷歌的定位和這兩家有明顯不同,其工具屬性多少會複雜化谷歌在這樣的會議中做出怎樣的回應是合理這個問題,因此,派出一名法律官對谷歌來說比派出一名高管更安全合理,可以避免這個聽證會讓谷歌成為更大的箭靶。
但委員會顯然不買帳。他們拒絕了這一提議並表達了非常強烈的不滿情緒,Walker的證詞也被拒絕記錄在案。會議主席伯爾主席向說:「我告訴他們,我不接受高級副總裁。」參議員Richard Burr直接在開場白中說道:「谷歌決定不派出他們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這次富有成效的討論,我很失望。」
因此,這次的缺席事件意外成為本次聽證會最大的關注點之一,也反映了矽谷科技巨頭與美國政府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以及角色變化。
「他們太傲慢了」,參議員Marco Rubio對谷歌的做法表達了更為激烈的評價。而谷歌此舉的背後,其市場地位及科技實力多多少少構成了這種「傲慢」的資本。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Scott Galloway表示,谷歌的缺席表明,科技巨頭已經比華盛頓特區更強大。「為什麼谷歌沒有按照參議員的要求派遣高級管理人員作證?一個原因:93。他們有 93%的市場份額。他們不需要出現」,這位元教授在 CNBC 上說,「到目前為止,政府一直沒有『牙齒』,在調控這些公司上一直力不從心,所以我認為,科技巨頭實際上已經變得比參議院更強大。」
雖然谷歌缺席了,但會議上對谷歌的指控依然有進行。參議員Mark Warner列舉了谷歌產品和服務的多個罪狀:Google平臺上有一系列結構性漏洞,谷歌搜索呈現的資訊有陰謀論嫌疑;在YouTube部分則被指控俄羅斯背景的虛假資訊代理商傳播了數百個製造分裂的視頻;Gmail 存在大量的駭客攻擊……也有人提到谷歌退出與美國軍方的Project Maven合作專案,但似乎在別國市場仍有動作。
谷歌最終沒有派出高管出席,其實也在提出一個新的議題,那就是,科技公司的高管究竟有沒有義務出席政府的聽證會。近幾個月,隨著美國和歐洲的立法者愈發關注科技公司對社會的廣泛影響,越來越多的聽證會開始要求相關的科技巨頭派出高管出席回應,但這些公司的高管是否有義務回應政府的出席要求呢?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此前的劍橋分析公司資料醜聞中,祖克伯格在數月的壓力升級之後,同意於4月份出席美國的聽證會,但再後來,他拒絕參加英國類似的聽證會。
那麼,谷歌又會為這次的缺席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將是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點,目前還很難說這次缺席會不會導致政府以後的炮火對著谷歌火力全開。這一次的聽證會也還不是一個結束,在聽證會之後,美國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宣布,他還將與州檢察長會面,研究科技公司是否「可能會損害競爭並故意扼殺平臺上的自由思想交流。」矽谷巨頭們的「受難記」仍將繼續。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昨夜一场三大硅谷科技巨头听证会,一把空椅子让谷歌“抢尽风头”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