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6 06:45 臺北時間

氣虛、濕熱也是病?中醫疾病分類納入WHO體系引發討論

mm-logo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11次修訂版預覽中的第26章統計了傳統醫學中出現的疾病分類,其中包括依據中醫描述的氣虛、濕熱等分類。(來源:WHO)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11次修訂版預覽中的第26章統計了傳統醫學中出現的疾病分類,其中包括依據中醫描述的氣虛、濕熱等分類。(來源:WHO)
針灸、拔火罐、按摩或氣功,我們身邊時常有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或輔助治療。在現代醫學蓬勃發展的今天,除了中國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韓等國,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嘗試中醫,中醫旅遊熱點每天都在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如此廣泛的中醫應用引發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醫療領域標準的重新考慮。
在今年6月18日發佈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11次修訂(ICD-11)的預覽版中,傳統醫學中的一些疾病分類首次被納入其中,其中包括多種傳統中醫定義下的疾病如氣虛、濕熱。這反映出了中醫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廣泛影響。此次修訂將會在2019年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上提交成員國通過,並將於2022年月1日生效。
此次修訂引起了醫學界的熱烈討論,其中不乏對中醫存疑的科學家。但此次將傳統醫學條目納入統計分類,也是為進一步證實中醫的安全性和療效提供了新的管道。也就是說,這些條目的統計資料,很可能說明指導未來對中醫療法效果的判斷。
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依據疾病的特徵,按照規則將疾病分門別類,並用編碼的方法來表示的系統。在上一次修訂版本(ICD-10)中包括15.5萬個條目,並記錄多種診斷及預測。分類方法除了指導全球健康資訊共用,還可用於識別一些可能危害健康的因素。
中醫的安全和有效性是長期以來討論最為激烈的話題。不像現代醫學任何治療方案都會經過嚴格的臨床測試,中醫中一些理論無法通過解剖或藥理學實驗驗證。如中醫理論中所講的經絡,我們無法通過解剖找到對應的組織,針灸中提到的穴位也情況類似。而中醫所開的藥方經常要求患者若干成分共同服用,其機制不能簡化成單一因素。這就導致中醫與現代醫學標準之間存在難以整合的部分。
但隨著化學分析和藥物篩選的發展,更多中藥的有效成分變得明朗。在此基礎上,一些臨床試驗的嘗試通過更嚴謹的方式證明了一些中藥中有效成分的效果。如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就是從中藥黃花蒿中發現了抗擊惡性瘧原蟲瘧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在過去的研究中,一些與中藥成分相關的資料庫也在逐漸建立,並用於化學鑒定和藥物篩選,如台灣中醫藥資料庫、Chem-TCM化學資料庫等。這些資料庫或能表明,至少部分中藥具有科學基礎。但世界衛生組織此前曾認為,雖然針灸和一些草藥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危險性。此外,從中藥材獲取途徑延伸出的偷獵和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仍未獲得解決。
Chem-TCM 中藥資料庫。(來源:CHEM-TCM)
雖然部分中藥成分已被證明,但對中醫的懷疑仍普遍存在,尤其是對中醫理論。許多中醫理論從哲學中提煉而來。如陰陽平衡哲學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在陰陽構成的宇宙中存在陰陽兩方不斷的消長和轉化,這些運動與人的健康有關。而中醫的五行學說,即用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肝心脾肺腎所統領的五大系統,則由中國古代曆法中的一些說法延伸而來。這些哲學理論的任何版本從未出現在現代醫學中,也難以與現代醫學理論尋找到共同點。再加上臨床資料的缺失,這就激起了更多學者對中醫的懷疑。
但尚有一些人認為,中醫源于古人對人體與自然規律的感性及感官認識,其本質並非科學,但它有超脫科學的一面。若據「不是科學」就斷然否定中醫,我們將失去很多可貴的文化資產。包括最近中國政府也一直強調,希望推動中醫藥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
除了從文化角度考慮,中醫在歷史中也確實對人類保持健康起到一定作用。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就曾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就是中醫。」
這其中不乏一些道理。由於中醫材料常來自于易得的植物,一些飲食指導的理念也進一步降低了中醫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成本。對條件欠發達的地區,中醫就成了高性價比的選擇。
而此次世界衛生組織將傳統醫學的條目納入系統,無疑是為人們提供了更為方便的統計資料和對中醫更科學的審查方法作出貢獻。條目收集到的資料越真實可靠,對中醫療法療效的評價就越中肯,對未來患者的治療及醫學的推進極具參考價值。
無論如何,在確定的中醫療效資料出現之前,任何人都有理由對中醫保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在進行療法選擇時,目前已確認有顯著療效的現代醫學治療方案仍應是患者的首選。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气虚、湿热也是病?传统医学疾病分类纳入WHO体系引发医学大讨论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