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鴻翻轉被視為夕陽的紡織工業,讓沉悶已久的台灣紡織業揚眉吐氣,公司今日的成功,其實和董事長洪鎮海喜歡求新求變的性格,有著極大關係,「我不喜歡今天做這個、明天也做這個!」出身苗栗農家的他,從小一路念到商專畢業,24歲時,在爸爸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染整廠當學徒,沒想到2年就升上副廠長,之後自立門戶與朋友一同創業。
「當時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啦,在這行是靠別人引進、主管提拔,連創業都是因緣巧合!」洪鎮海說,起初是朋友們邀請他一起創業,4位合夥人用50萬元資金成立儒鴻,搭上1970年代是紡織業的黃金時代,需求遠大於供給,短短3個月,儒鴻就淨賺4萬元。
沒多久,台灣紡織業陷入困境,為了跳脫模仿、代工的束縛,從創辦之初就不斷強調研發的儒鴻,30多年前便決定跨入彈性針織布料領域,當時全亞洲只有日本做得出來,台灣的針織廠沒有一家有彈性布機台,不少業者都等著看儒鴻笑話,但洪鎮海沒有退縮,反而赴日本取經,1983年終於織出台灣第一匹彈性針織布,2年後更開始與Nike合作開發布料。
現在儒鴻已成為亞洲第一大彈性及機能布製造廠,除了賣布料給客戶,甚至有能力為客戶進行設計,成功地從OEM(製造代工)提升至ODM(製造設計),改寫紡織業人稱「夕陽工業」的悲情命運。
有趣的是,儒鴻強調創新靈活,洪鎮海的生活卻一成不變,每天起床、就寢都有固定作息時間,平日8點進公司,週末就與同仁相約健行登山,笑說:「爬山不僅可以訓練心肺、腳力,還能鍛鍊自己的毅力。」
對於儒鴻的下一步,洪鎮海表示:「我這一代保證不會做(品牌),留給下一代去決定。」儘管大多數的紡織業者都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品牌,可是經營品牌與OEM、ODM的模式並不相同,他還率性地說:「到時候我就會乖乖退休、少講話,連董事都不會當了,給年輕人去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