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透過關稅壓力迫使中方改變目前的做法。對中國而言,則希望能暫緩關稅制裁,有時間和空間來處理其他議題。中方的消息來源認為,「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需要改變,而是何時要改和如何改」。
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呂祥說,這次雙方協議的焦點,主要處理的應該仍是貿易失衡的問題。 他說:「中國會回應美國的關切問題,但是美國的要求不能像無底洞一樣,否則將傷害中國的經濟。」
一月初,兩國在北京舉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原定兩天的議程延長為三天,外界有人認為這代表雙方對最終協議有所進展。
不過與兩國官方關係密切的消息來源提醒外界不應過度樂觀解讀。因為第三天的延長開會原因是中方對議程討論緩慢,而且避開了較困難的結構性議題的討論,像是進入市場和智慧產權的討論。
北京消息來源說:「中國對結構性的改變幾乎沒有做出什麼承諾,卻支持續專注在購買美國商品減少逆差上面。美方告訴中方,這不會把協商帶向正面的結果。」
美國國會議員也認為協商無太大進展。參院財政委員會主席葛萊斯利向媒體表示,萊特海澤在一月初告知他,美國期待的結構性改變並沒有進展。
除此之外,美國預計會堅持任何協議必須包括強有力的監督和執法。 CSIS的中國專家甘迺迪說,中國可能願意把執法機制納入協議的部分內容,但它們是否忠誠執行條約,「或許不會想要由美國擔任法官和陪審團」。
對北京更有吸引力的選項是透過WTO來執行協議。不過美國可能不願接受,因為WTO調解貿易糾紛是出了名的曠日廢時。
不過,在三月最後期限到來之前,似乎雙方都無意做出讓步。
對美國來說,保持擴大關稅範圍的威脅,可能是最後盡可能極大化操作的籌碼。
對中國來說,撐到最後的好處是看看川普是否會基於政治生涯考量,為達成協議做多一點妥協。
參考資料:Politico,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