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伯特表示,製片和導演不一定要當朋友,但一定要有共識,在創意、策略或財務等都坦誠溝通。若能彼此信任,組成強有力的團隊,出現困難,雙方才有可能回原點,齊心排除障礙。
他說:「如果過程中信任感消失了,對彼此的關係會傷害很大,也很難繼續共事。」他認為,製片和導演彼此信任很重要,只要拍攝過程中沒有犯太多錯,財務很透明,誠以待人,就可以和導演和工作團隊長久合作。
吉伯特也分享和某些導演的共事經驗。以阿薩亞斯和阿巴斯為例,兩人的拍片風格很接近,會讓所有人自由發揮。兩位導演篤信拍攝過程的即興演出、可以激出更好火花,認為劇本只是事前準備工作的環節之一, 大部分的發展還是仰賴演員在片場的互動。
對這兩位導演來說,劇本和攝影機的位置都只是一種提示,藉此打造出環境和情境,讓演員和現場工作人員合力完成作品。這種創作自由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尤其電影產業對很多事情的掌控愈來愈強,他們的風格是很獨特的,也是很特別的工作方式。
他說:「我總是驚訝於導演到了片場,就搖身一變為高高在上的人,讓在場的每個人各司其職。阿巴斯和阿薩亞斯也很尊重製作團隊,他們深知之所以能自由創作,是因為有一筆預算支持。那是一種文化和普世精神,值得每個人尊敬,才能讓電影運作下去。」
他也和加拿大天才導演多藍合作過,包括協助發行多藍首部電影《聽媽媽的話》(I Killed My Mother),以及製作《雙面勞倫斯》( Laurence Anyways)和《湯姆在農莊》(Tom à la ferme)兩部片。結果《雙》片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湯》片入圍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
多藍16歲就寫出 《聽媽媽的話》 的劇本,19歲拿到加拿大政府的補助金拍出他的第一部電影。吉伯特與多藍是在加拿大蒙特婁影展認識,那時他看到多藍正與《聽》片發行商吵得不可開交。多藍束手無策下,請吉伯特看那部影片、給意見。吉伯特看了之後很喜歡,重新審視多藍和發行商的合約,找到破綻,於是把片子買過來。該片也是多藍至今所有作品中、吉伯特最喜歡的一部。
他表示,年輕的多藍精力充沛、做事專注,對電影很有熱情,所以任何和電影相關的小問題,都會看得很嚴重。當時多藍知道自己年紀輕,必須和演員當朋友、搏感情,也要融入劇組。吉伯特認為,多藍結合年輕氣盛、成熟的執導風格和場面調度的能力,是成功關鍵。
「我相信他近年已經成熟了,這幾年我們沒什麼機會深談。他現在應該更穩重,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電影的格局和規模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