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伯特去年來台舉行金馬電影大師課,暢談「作者電影製片人的養成之路」,並接受本刊專訪。談到參加影展的訣竅時他說:「當你製作的電影參加國際影展、且拿到最高榮譽,業界人士會認為你很有眼光,自然會期待你的下一部。這是你和影展主辦單位創造出來的正向互動,很重要。」
他的參展策略是先為電影選擇適合的影展和單元,立下清楚的目標,思考怎麼做對電影最好。盡量把一切掌握在可控制的範圍,若行不通或掌控不了,隨時調整方針。
吉伯特在「金馬電影大師課」上以《少女離家記》( Mustang)為例,該片在坎城影展已獲好評,但是片中有一個叔叔禁止少女外出的角色,易讓外界聯想到土耳其政治人物,因此無法代表土耳其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於是他挑戰不可能,決定讓該片代表法國參加。雖然過程很艱辛,但最終它被選為法國代表、且順利獲得提名,「可說是一樁奇蹟。」該片也獲法國凱撒獎最佳首部劇情長片。
他強調,絕不會因參加影展的結果與預期不同,就動搖對電影本身或導演的信心,仍會盡力宣傳作品。若成功了,對下一部要製作的電影還是有幫助。有時甚至必須累積3至4部作品才能吸引業界的注意,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當成長期目標來努力。
此外,吉伯特看好中國大陸導演畢贛將在世界影壇占一席之地,身為《地球最後的夜晚》製片之一,他選擇讓該片先在坎城影展亮相。但很多資深導演參加坎城主要競賽單元,新秀易受排擠、能見度不高,因此他鎖定鼓勵不同視野和風格的「一種注目」單元。果然策略成功,讓畢贛登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