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法案都跟企業主關係較大,《鏡週刊》讀者們更有感的應該是4月11日同一天,蘇貞昌院長拍板的「有感減稅」措施,包括提高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及幼兒扣除額等四項所得稅扣除額,行政院說:「估計有542萬戶受惠」;還有,除了庶民享受減稅優惠,有錢人也能雨露均霑,今年將正式落實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調降、「存股族」的股利所得8.5%計算可抵減稅額,上限8萬元,股息大戶則可以選擇28%稅率分離課稅。
根據財政部的試算,今年5月即將申報的綜合所得稅,個人月薪3萬元(年所得約40.8萬元)、雙薪家庭81.6萬元、撫養二個孩子的四口之家年所得123.2萬元,全部可以免納個人綜合所得稅,台灣離「庶民免稅」的理想國已經越來越近了。
不過,減免庶民所得稅是「分配」的政治決策,對於經濟發展幫助不大,追求的是安撫基層人民的社會安定。真正能「把餅做大」的是兩個針對企業與企業主的租稅優惠策略,《產創條例》鼓勵企業將長期積累的保留盈餘活化,投入廠房興建、營建工程、運輸工具、機器及設備、智慧財產及研究發展等「實質投資」,另外對人工智慧、5G、AI設備等投資也給予抵減優惠,新條文鬆綁了爭吵多年的障礙,對於鼓勵企業增加投資將是實質利多。
至於鼓勵海外資金回流,更將發生醍醐灌頂的效益,台灣居民有數以兆元計算的資金滯留海外,如今在全球追稅的環境下,海外避稅效益不再,《境外資金匯回條例》順勢吸引國人資金回流,要求70%進行「實質投資」、25%進行金融投資如購買股票、政府公債,另外5%自由運用。這批原本政府課不到稅的海外資金,在優惠稅率的吸引下,回台灣以「專戶控管」進行產業投資,也有25%成為金融產業發展的水源,如果政府能順勢將資金引入綠色能源、風電、人工智慧、長照等產業,充沛的資金必將創造新一波的經濟榮景。
面對大陸經濟高原化的趨勢,加上全球租稅透明化的浪潮,不論誰做總統,政府都應該全力吸引海外資金回流、鼓勵回台投資。兩大租稅優惠方案在執行層面的設計上堪稱精緻,避免了洗錢、金融與房地產炒作等負面衝擊,也減少了繁文縟節的舉證,台灣不大,只要做對幾件事情,就會有非常顯著的成效,我們對此高度期待。